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网络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认真朗读文本,细细品味,感受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文章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课文,感受文章清楚的条理,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导语:“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法国总理希拉克这样说。今天和我我们班全体学生将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再次到兵马俑现场去看一看。好吗?
2、复习: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秦兵马俑》,领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魅力,那么你能说说你心目中的秦兵马俑吗?(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有一段话,把文章连在了一起,概括了全文,是那一句?出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齐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3~12自然段,感受一下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3—9自然段,找一找你发现有多少种兵马俑。
2、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你就浏览主题网站上的有关资料,看看图片和文字介绍,读读课文,想想这种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同桌可以相互说说。也可以模仿模仿动作。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身材魁伟、高大,膀阔腰圆,给人一种指挥家的印象,形神兼备、气宇不凡,端端正正的五官,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神态威严、性格坚毅,足智多谋。
武士俑:威武凝重;造型高大浑厚,健美、洗练。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身着短衣或铠甲,腿扎行膝,姿态不一,威武矫健。
骑兵俑:头戴圆形小帽,下穿紧扣连裆长裤,足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衣服短小轻巧
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腹背壮实,轮廓优美,前腿如柱,后腿如弓,英武骄健。
5、出示课文8自然段,齐读。
7、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
选一种兵马俑的神态模仿给同桌猜猜。看谁模仿的神态最逼真。
8、兵马俑就这么多种神态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省略号)请你再次浏览学习网站,试着把省略号补充完整。
9、交流。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10、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现在已经出土的兵马俑中没有哪两件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每一件兵马俑的面部表情比例与真人的比例一样。
11、看视频录像
大家看,这么多的兵马俑浩浩荡荡,面队这样的兵马俑你想说写什么?
1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无怪乎1978年3月,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秦兵马俑后,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3、出示社会各界赞美兵马俑的语言。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秦始皇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兵马俑?怎么会保存到现在的?兵马俑坑的发现?……
2、引导学生浏览质疑中心,拓展阅读,作深入的研究。
3、交流。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语言材料,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1974年春,西安临潼的农民在挖一口井,这一挖可了不得,这一挖就传出了历史遥远的回声;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神奇的地下王国;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世界第八奇迹”。到底挖出的是什么?它就是─(生:秦兵马俑)
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相机介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开国皇帝是秦始皇,这个兵马俑也是为他修建的。
2、质疑: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在哪里?
相机简单板书: 秦兵马俑 什么样?
有哪些?
【过渡】 师:同学们,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据说用了70多万劳役,花了38年才修建完毕。俑就是用泥土、木、石头或金属制品等做的像人的殉葬品。此时,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秦兵马俑到底是什么样的吧?走,让我们踏上历史的征程,到那20xx多年前的地下王国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交流:(相机出示)
(1)在哪里:西安的临潼(板书)课文哪里讲到?
(2)什么样:兵马俑是什么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这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呢?
……此处隐藏21114个字……思战车千乘勇武干练
戴金冠披铠甲穿战袍蹬战靴挽发髻握铜戈
擎利剑拿盾牌执缰绳持弓箭
⑴“举世无双”找近义词:
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⑵“鸟瞰”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和“看”的意思相近的词语?
⑶理解“所向披靡”。
⑷都是描写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神态的词语?
⑸读准多音字“乘”(理解)、“干”。
⑹开火车读,加点的字都是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
3、在第一遍读课文前,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4、交流:
相机出示:
⑴在哪里: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这是课文第一小节中告诉我们的。这一小节还介绍了什么?
齐读第1小节。
相机出示:
⑵什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句子)
找得真准,用曲线划下来。
板书: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过渡句,这样层次会更清楚,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也会更自然。
过渡:你从哪儿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呢?
三、学习第二小节
1、交流:
⑴“已发掘……八千个。”总写三个坑,列数据,圈出来。
⑵“在三个俑坑中……,六千个左右。”(出示图片)具体写一号坑,又用了4个具体的数据来表现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看来,列数据的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
齐读。
⑶“站在高处鸟瞰,……大军。”是啊,让人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作战场面,气势宏伟、场面无比壮观啊!
指名读、齐读。
2、难怪走进大厅的人们──。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3、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踏着兵马俑坑的阶梯走到发掘工地时,不由地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佣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参观兵马俑时非常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凡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都有这样的体会:“到中国而没来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到西安而没到兵马俑,等于没到西安”。
4、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如此引人注目的兵马俑有哪些类型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四、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披铠甲
目光炯炯
跃跃欲试
南征北战
2、用列数据的方法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教室。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从读音上看:瞰 、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1、阅读提示:
⑴ 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⑵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⑶ 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2、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⑴ 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⑵ 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⑶ 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 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
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 坚毅顽强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八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八自然段:
⑴ 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
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⑵ “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
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⑶ 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
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⑷ “……”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课后反思】
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在交流中增长自己的见识。课堂只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小块阵地,更广阔的是学生的社会生活。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