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5-07-02 19:58:21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合集15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合集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

教了十多年的书,处理了不计其数的大小事件,学生丢东西的,谁借了谁的东西不归还的,谁又打骂了谁,等等。总之处理的还是很圆满的,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接受认可,唯有性情倔强的小根仍对我耿耿于怀。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有一天我刚上完语文课,还没等我走出教室,只见小根气冲冲地来到小丽课桌前,拿起小丽的课本就往窗外扔。我看到后非常生气,这老师还没走,你就如此放肆,真是大胆。我疾步走过去大声吼道:“小根,你随便扔别人的书真太过分了,你立刻跑到楼下把小丽的书给我捡回来。”他听后,无动于衷,眼神里充满怨恨。我看后更生气了,便说:“不想捡是吧,那好,不要上我的语文课了。”他被逼无奈只好不情愿的下了楼,捡起了书。事后我便把此事忘记了,可以后的日子里,小根总不愿与我说话了,课堂上他显得无精打采,再没有往昔的积极与活泼,成绩一落千丈。我找到小根了解退步的原因,他不屑一顾的说:“没意思,不想学。”后来有同学反映说,小根认为我偏向了小丽,因为前节课,小丽把小根的书扔到楼下了,老师不该只严厉批评他。听了同学的反映我沉思良久,难道他的行为不该受到批评?难道真是我的做法伤了他?究竟我们谁做错了?

后来的我不断反思,认识到作为老师的`我们,一言一行对学生太重要了,学生因不喜欢老师,所以就不喜欢老师所代的课,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影响了学习成绩,后果不堪设想。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应该理解他,小孩子那有不犯错误的,不能粗暴简单的对待。然后应该弄清事情的真相作出合理的处理,不能青红皂白的批评一通。最后,还要根据不同性情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批评教育才让他认识错误。找个机会我会与小根长谈一番,我要让他重新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

总之,教育之路还很长,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才会让师生的心走的更近。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2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13个春秋了。回首这13年来的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做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乐趣。我爱我的学生,我爱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

每一节语文课下来,我总不忍心立即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孩子们的一句“老师,

等一等---”给拽住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解的疑难给拌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有趣的是,经常被重重包围的我反而很乐滋滋地倾听着、享受着师生之间的这种其乐融融的情景。下面我想将自己在教学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老师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教的四年级一班的,在课堂教学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焦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他们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在痛心我的教学失误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最后总结到,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从学生们渴望上数学课的期望中,从课堂发言积极热烈和表演会话争先恐后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教学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件,在教学活动中它非常普遍。但它就这样存进了我的记忆库,每一个时刻,每一处细节,都觉得有保存的价值。

自从我当上语文教师,就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大家都知道,“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的确,更是难点。为了改变以往教者枯燥,学者乏味的教学模式,我决心大胆尝试,让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走进我的课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反思中,我的识字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逐步地完善。下面,我就针对《称赞》一课的识字教学,谈一谈我自己的教学经历。

近三年,我一直担任二年级语文教学,其中,《称赞》一课的教学让我有了三次不一样的教学经历和体验。在第一年教学这课时,我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如:“板、但、背”等字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消、清”等字用了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还有一些生字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如“椅”编成“奇怪的木头”;“傍”编成“旁边有人来”等。多种识字方法并用,使一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这些生字,而且学生对编顺口溜这一环节很感兴趣,但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为在检查识字情况时,好、中等的学生掌握的较好,但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学得就不如我意,因此,当第二年再讲这课时,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游戏识字法。在识记生字前,我边往事先画好的苹果树上贴带字的苹果,边说:“我们的好朋友小刺猬可喜欢吃苹果了,你愿意摘下这些苹果送给它吗?”这一情境的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再提要求: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说出识记方法才能摘下苹果。果然,在这个游戏环节中,学生识字很主动,课堂的气氛也很活跃。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课上就掌握了这10个生字,第二课时复习时,我发现学生的回生率也降低了。他们的积极表现,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的乐趣,也让我品味到了“尝试”的一丝甘甜。

去年,是我第三次拿起这册书,在组内评优课选课时,我反复挑选,还是选择了这课。虽然上一年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但是我更希望我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在备课时,我设计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课备完后,我跟组长张老师说了我的想法:我发现本课所要识记的生字都可以在课文的插图中出现,所以,我想让学生在完全没有接触课文时采取看图识字法。如:(出示课件简单讲解)让学 ……此处隐藏11371个字……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的留言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中的写字教程,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

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如何让学生能从“阅读”变为“悦读”是一个关键。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一年的实验,最直接的体现是学生的变化。

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了,对学习语文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式上,还体现在学生在课外学习上。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不仅学习了课内要求掌握的知识,还引进了许多课外资源,学习了许多课外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也应该加强联系。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投身教研活动之中,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不过还应该说的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众多的学生是可以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如一些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写等,这都有待于进一步去提高。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9

我们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学生是这个动态系统中的生命体,是充满激情和想象的群体,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兴致参与课堂,从而使课堂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善于调整教学计划,适应变化了的实际,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草原》这篇课文。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正要引导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时,王琦同学冷不丁地站起来提出:“老师,我发现课文中有个病句。”

正准备回答问题的同学们刷的一下把目光转向了王琦同学。我停止了提问,好奇地问道:“你说说,哪儿是个病句?”

她不好意思地皱着眉头读道:“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本来有点奇怪的我,突然笑了,眼睛一亮,呀!这是多么好的一个发现,多美的一个“病句”,多好的一份学习资源呀!孩子们幼稚的“错误”,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于是就这一问题我让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李晓婷说“是病句,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江康雯说“这不是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刘杰说“听不见一点儿声音?草原真的一无所有,如果真的这样,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难道不是一点些东西?难道它们没有一声鸣叫?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郭娟说“不是病句,而是意在突出、强调。”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着,他们已经对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讨论中已经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接着我又举了一个例子,如:“阅览室里肃静无声,只听见大家翻书报的声音。”作者写连翻书报的声音都听得见,有效地强调了阅览室里的“静”,突出了大家专心致志看书看报的学习气氛。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修辞手法,我就把这些知识告诉了学生。

同学们的争论就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基于这种理念,只要我们要学会判断、学会取舍,挖掘生成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就能让课堂因生成更精彩。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身为人师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多年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明白“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的道理。

还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课,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写作,忽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我“缠绕”的“缠”怎么写,我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字写在了黑板上。不一会儿,班上的小语拿着字典走到我的身边,轻声地告诉我:“宋老师,你的‘缠’字少了一点,瞧!”说着,她把字典亮在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瞧,果然如此。我感激地摸了摸小语的头,随机在大家面前订正了这个字,并表扬了小语的善于发现、勇于纠错的精神,我还风趣地说她是自己的“一字之师”。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容不得半粒沙子;心灵是纯净的,容不得一丝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使你是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面对错误,你无须去遮掩、逃避,而应真诚地改正,虚心地接受学生的`意见,你会发现学生的世界是那样多姿多彩。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你播种什么种子,你将收获什么。一个错字,看似简单的教学细节,实质能反应一个老师的教学理念,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让你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此,在学生面前,我不再敢大意疏忽,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身体力行去感染他们。课堂上,我会与他们进行朗读PK赛,在朗朗书声中互相激励;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在激烈的辩论中放飞思绪;让孩子走上讲台,尽情展现小老师的风采……课堂成了我们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你就会多些民主,少些专制;你就会多些肯定,少些苛刻;多些体谅,少些埋怨。如此,我们就不会再为学生的幼稚而偷偷地笑,不会为学生“品尝活蚯蚓”而大惊失色,更不会为学生的标新立异而全盘否定。你会发现,孩子的语言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孩子的思维是那样的聪颖敏捷,孩子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孩子的思维笑容是那样的美不胜收。抱着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学生会更加阳光,我们老师会更加美丽。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