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02 19:58:25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7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读音节,画出含有ü的音节,并复习相关知识。

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辨析两组词的细微差别,在选词填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病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练习要求。

回忆有关ü拼音知识的顺口溜。

根据这个知识,找找哪些音节是含ü的`并画出来。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练习。

自由读,齐读。

第二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道题该怎么做。

找到纵横交错,看书上对带点字的有哪几种解释?

小结方法。

1, 读词语,认准带点的字。

2, 读带点的字的几种解释。

3, 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自己的方法自学后面两题。

第三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题的训练要求。

读一读,想想词义。

指名回答,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结方法:

读—查—想—选

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回忆见过的几种病句,用过的修改符号:删除符号、调换符号、增加符号、改正符号。

请一位同学读这几句话。

思考:有什么毛病,该怎么改?

完成练习。

第五题

审题,指名说说题目的要求。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领读。

轻声齐读。

思考: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每个成语中的前后两字后面的字?

教师说成语,学生说成语的大意。

再读,边读边想象。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指导。

按顺序看漫画,思考:

开始两只小花狗是怎样的?接着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

思考:怎样才能讲的生动呢?

再看图想象。

自由练说。

第七题(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其中会写“猴、叹、跳、背、鼻、而、胜、败”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要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就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文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自己去弄清楚是什么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利用拼音默读课文,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难识记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3.大声读课文,给老师听。

三.精读课文,分析理解

1.齐读第1、2自然段,说说大象和猴子为什么争论。

2.跟录音读第3~7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中,猴子为什么说“这下完了,我只好空手回去了?”启发学生想象后再作答。

(2)找四个人读第4自然段,大象怎么回答猴子呢?

(3)女生读第5自然段,面对那么高的树,大象怎样?

(4)默读第6自然段,猴子怎么回答的?

(5)自由读第7自然段,猴子和大象是怎么摘果子的?把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6)对照这几个自然段议一议,仅凭猴子或大象能摘到果子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画出小鸟的话,想想小鸟的话是什么意思?

(2)大象和猴子“笑了”,他们为什么由原来的“争吵”到现在的“笑了”?

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用最动听的声音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轻声读课文,把自己难识记的生字全出来,自己想办法识记。

3.同桌交流识记绳子的方法。

4.师出示音节,生一开火车的形式认读。

5.指名上台在音节下面写出生字。

6.集体认读生字,扩词。

7.就学生难识记的字重点讲解。

8.归纳学生识记方法。

三.写写

1.生独立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

2.机动:认读二类字。

3.出示二类字,指名上来注音。

4.生认读 :评,判,犯,愁,卷,冠,捡,载,需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鼻子(b í pí ) 而且(ér é )

捡到(jiān jiǎn ) 需要(xū xǔ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猴( ) 叹( ) 跳( ) 胜( )

候( ) 咬( ) 挑( ) 姓( )

三、给字注音组词。

( )( )

卷{

( )( )

( )( )

背{

( )( )

( )( )

载{

( )( )

板书设计: 大象_____驮猴子过河

摘果子{ }团结互助,满载而归

猴子_______爬树摘果子

四.按要求填空

1.猴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2.鼻查部首( ),再查( )画,读( ),组词( )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不知道我是爬树冠军吗?你知道我是爬树冠军。

1.难道你们还需要我评判谁胜谁败吗?

2.难道你今天家庭作业做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此处隐藏6202个字……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抓住只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只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激励、点拨相结合;自读自悟体验。

教学准备

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字词得到落实。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

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

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鼓励的恰到好处。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