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5-07-02 19:58:23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集合8篇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集合8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每堂课都十分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到中学学习时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友。

二、转换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知识含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拖沓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发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识,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进入中学打好基石、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学生到中学后能否很快适应的主要因素。在小学高年级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教师要改变那种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观念上要为学生灌输独立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一样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是自己的职责,自己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一分勤劳一分收获。

2、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而不是当教师放手后无所适从。要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教学密度,增加练习数量,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独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触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从小学会乐观积极地对待学习,增强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困难,切忌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想,当每个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争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说:我想上学,窃以为那才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2

一轮学生带到毕业,真的有点淡淡的不舍。又开始教一年级了,拿到班里学生的资料,马上看了起来,我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在我看来这一点很重要。一看到“晓阳”的名字,便印象深刻,晓阳姓李,妈妈和我一样也姓邵,而且名字和我儿子只有一字之差。真巧啊!

第一次见到孩子们,是开学前的亲子活动,我们在学校的门厅迎接着孩子的到来。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个个都很可爱,我要尽快把名字和每张小脸对上号。一个瘦瘦的小不点闯进了我的视线,他几乎是拽着妈妈走进学校的,满脸的兴奋,看到我大声地喊:“老师好!”看来对学校生活很期待,这是个好的开始。我问:“欢迎你,小朋友!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啊?”“老师好,我叫李晓阳。”孩子很有礼貌,说话声音很响亮,看来幼儿园教育的非常好!妈妈在一边,一直脸上带着微笑,满意地看着儿子。“哦,我知道了,你妈妈姓邵吧,和老师一样,你一定记的住怎么称呼我。”“恩,邵老师好!”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妈妈和小家伙默契地相对一笑,然而又对我刚才的'言语有点奇怪。小家伙拉着妈妈的手,向二楼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问:“妈妈,老师怎么知道你姓邵啊。”“老师很了不起啊,她还知道晓阳很想上学,要做好孩子呢。”

上午的活动很精彩,每个孩子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丙烯颜料在T恤上,合作完成一套亲子装,完成后,我们要把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上台秀一秀。我忙着组织大家,兼职摄影师,不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晓阳。

不过他已经有点与众不同了,照片里那个扭过头去的孩子就是晓阳。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3

我们如果细心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 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 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经常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范读领略,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师范读,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再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我才范读。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朗读的形式有:齐读与知名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配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的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我读旁白,这样反复读了两遍,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换角色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的投入,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五、注重朗读评价

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我们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 ……此处隐藏5387个字……等字用了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消、清”等字用了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还有一些生字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如“椅”编成“奇怪的木头”;“傍”编成“旁边有人来”等。多种识字方法并用,使一部分学生当堂就掌握了这些生字,而且学生对编顺口溜这一环节很感兴趣,但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为在检查识字情况时,好、中等的学生掌握的较好,但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学得就不如我意,因此,当第二年再讲这课时,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了游戏识字法。在识记生字前,我边往事先画好的苹果树上贴带字的苹果,边说:“我们的好朋友小刺猬可喜欢吃苹果了,你愿意摘下这些苹果送给它吗?”这一情境的引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再提要求:既要读准字音,还要说出识记方法才能摘下苹果。果然,在这个游戏环节中,学生识字很主动,课堂的气氛也很活跃。有更多的学生能在课上就掌握了这10个生字,第二课时复习时,我发现学生的回生率也降低了。他们的积极表现,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的乐趣,也让我品味到了“尝试”的一丝甘甜。

去年,是我第三次拿起这册书,在组内评优课选课时,我反复挑选,还是选择了这课。虽然上一年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但是我更希望我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所以,在备课时,我设计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课备完后,我跟组长张老师说了我的想法:我发现本课所要识记的生字都可以在课文的插图中出现,所以,我想让学生在完全没有接触课文时采取看图识字法。如:(出示课件简单讲解)让学生说出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教师随机出示生字或词语,同时让学生介绍识字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既符合“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教学理念,又能使学生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简单的了解了课文内容,看似脱离文本,却正是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讲了这么多次课,张老师第一次为我设计的思路感到担忧,她说:“像这种完全脱离文本的识字教学思路咱们还没人尝试过,行吗?”听了这话,我也犹豫了,但我想起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试试。张老师也很支持我的做法。课讲完后,我的反思中总结到:课讲得很顺利,学生的积极性也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在去掉拼音读词语时,只有极少的学生读不上来。但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如:

1、我还可以让学生用已有的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接近课文内容,为阅读打好基础。

2、前面的识字部分花去了太多时间,以至于读书不够充分,在文中再次识字的环节就显得仓促敷衍,没有达到很好的巩固效果,因为时间把握不当,没有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任务。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虽然这节课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成功效果,但我也没有因此而郁闷,相反,我却很开心,是因为我觉得:尝试,就是在挑战自我,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反思,才会有进步、有创新。我想:在领导的指点和鼓励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在我自己不断地努力下,我的挑战,我的创新,终有一天会结出甘甜的果实!

常常听到有些老师在这样抱怨“这语文课没法上了,学生一个个都不说话,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我也是个语文老师,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抱怨,抱怨学生不爱发言,抱怨课堂气氛太沉闷,抱怨为什么会教这样一群孩子。看了下面的案例也许你的看法会有所改变。

上课的是一群一年级的小不点,天真、可爱,看见有许多人听课也不会显现出高年级学生的紧张,反而更加活跃了,一次又一次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看来表现欲都很强。他们稚嫩的童音,可爱的咬舌儿,天真的答案,营造出了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整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觉得轻松、有趣,上课的学生就更是乐在其中了。

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我不禁会想:为什么他们就那么爱举手,爱发言,爱表现呢?难道他们就不怕错,不怕被笑话,不怕挨批评吗?

细心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老师让学生用“香”字组词,一名学生手虽然举得很高,但站起来说出的词却是上一个同学刚刚说过的,可老师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问“你能再说一个词吗?”,学生想了一下说出了另一个词,老师立即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真棒”。还有的学生起来发言时兴致勃勃,但说了半天和课上的问题竟没一点关系。老师虽然也努力地在听,可看得出来她和我们一样不知道学生要表达的是什么。可老师没有着急地逼问学生,更没有训斥他,而是温柔地说“你要是愿意的话,下课可以把刚才的话再和老师说一说”。还有的学生老师刚一提出问题,他立刻就举起手来,可真让他回答时,他却说不出来什么,或者干脆说不知道。这种行为看起来似乎都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不能原谅的,可老师却很亲切而大度地让他坐下再想想。

想到这儿,我终于知道这些可爱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爱举手,爱发言,爱表现了,就是因为他们不怕出错,即使说错了,也没有人会笑话他们,更没有人会批评他们,所以他们才敢那样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新的教学理念总是强调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对话。可怎样才能平等呢?如果老师总是站在一个评判对于错、是与非的评判者的位置上去和学生进行对话,可想而知,这样的对话又怎么会有平等可言呢?

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爱抱怨的老师从中能有所感悟,从现在开始,丢弃我们的抱怨,放低我们的姿态,收起我们挑剔的眼光,去和学生进行真正平等的对话吧!毕竟敢说才是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不要让我们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和威严抹杀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积极性。改变,先从我们自己做起!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8

开放性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初中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随笔集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