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
在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知识点 篇1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高中语文知识点 篇2《赤壁赋》重点句翻译: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自由漂流,越过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声音)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但如今在哪里呢?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
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
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文辞,但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滕王阁序〉〉重点句翻译: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译文:雄伟的州城,象雾一样涌起,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飞驰。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译文:文词宗主(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
的(辞采)气势像蛟龙腾空,凤了凰起舞;紫电和青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译文:使贾谊遭受委屈,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年纪虽然老了,但应当更有志气,哪里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放弃自己远大崇高的志向。
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山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才得以建成。
2.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金玉珍宝),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便把宝鼎当作铁锅,把宝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之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 ……此处隐藏27807个字……p>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误用频率较高成语易记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动乱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语文提分第一条就是背课文。可能有些同学觉得这个没什么用,要说背,自己也背了,可是你背的火候兴许不够。背课文要把所有课后标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作者简介全部背下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为默写奠定基础。
学好语文方法之二是背基础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外,语文还会涉及到很多基础知识要背,这些也都有无条件地背诵下来,不管考试会不会考到,但作为语文常识也需要会。比如成语、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等。
语文学习第三是多阅读。课内文章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最好都通读一遍,课外卷子和资料短文也尽量多阅读,扩展知识面,增强语感。
第四个方法是背作文素材及语段。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作文提分不光靠平时多写,也要多背,背多了变成自己的才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语文提高分数的第五个办法是多做题多总结。语文题目做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类型的题目是有规律可言的,这些规律技巧如果直接拿来看可能理解不深刻,自己总结出来运用会更自如,答题的准确率也更高。
第六个提高成绩的方法是学会理解。语文虽然需要背诵的比较多,但做题时还是需要理解才能更好地做对题目,阅读找答案需要定位,但进一步确定答案就要分析,这时理解才是最主要的,理解出现偏差,题目就做错了,分数也就没了。
如何带着问题去读文章
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做阅读理解,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的时间,还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文章中的大致含义,更深刻的了解阅读理解文章中所概述的含义。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能够让制定在做题的时候更加理解短文的含义,从而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在根本程度上去解决答题的技巧和思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