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案例

时间:2025-08-17 01:18:23
【实用】幼儿教育案例15篇

【实用】幼儿教育案例15篇

幼儿教育案例1

1、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2、 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3、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及解析

1、中公专家解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 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 “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 “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幼儿教育案例2

一、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 ……此处隐藏16370个字……会信息的解释出现了偏差。高攻击性的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倾向与带着敌意的眼光去解释伙伴的行为和意向,存在着归因偏差。具体来说,他在下列五个步骤的社会信息处理模式中容易发生错误或偏差:对环境中社会交往线索的译码;做出相应的'解释和归因;搜寻可能的行为反应;决定一种可能的反应;执行这种反应。如果儿童在以上任何一个步骤上出现偏差或有缺陷,都可能导致攻击行为反应。此案例中弘弘的行为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他将他人一个无意的动作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错误的判断使他做出了错误的攻击反应。

幼儿教育案例13

下午,小朋友吃完点心都进了教室。一会儿,天渐渐黑了下来,有的小朋友注意到了,星星说:“老师,天黑压压的,看也看不清,等一会儿爸爸妈妈不能来接星星了,”李欣说:“马上要下雨了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正说得热闹,突然天上打起雷来,雷声“轰隆隆”的传来,把小朋友们都吓住了,凌佳琦捂着耳朵说:“打雷很吓人,声音真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样子将耳朵捂住。

果然雷声过后,马上下起雨,雨越下越大,雨声吸引了幼儿,他们都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去,有几位小朋友甚至跑到窗台边去看雨。李欣得意地说:“看天真的下雨了,”星星说:“没有伞,我不能回家了,”康康说:“雨下的真大,我听到声音了”我发现小朋友兴趣很高,我就说:“我们都来看看雨吧”,那些还坐在位子上的小朋友听到老师的鼓励,都一窝风地围在窗台前,拼着力气挤在最前面想看看清楚。

我指着雨丝问幼儿:“雨象什么?落在地上变成什么?”小朋友看看天上往下落的雨丝,又看看集满雨水的地面不知如何回答我,我说:“你们看,落下的雨象面条、象线,雨丝落在得上就变成水塘了,雨水落在水塘里会冒泡泡。”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看得更有兴趣了。依依和周欣韫等几个小朋友都要跑到教室外面去看了,我赶紧制止他们,说:“大家象不感觉一下雨?”说着我就用手心接了一些雨水放在一些小朋友的.手上,我这样连续接了几次,小朋友们能接触到雨水,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教室里不停的跳着。

雨慢慢的小了,小朋友也回到了座位上,我问:“刚才我们看了雨,现在我们来听雨声,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小朋友一下子静了下来,都仔细听起来,周欣韫说“现在没有声音了,刚才声音很响的,”于是我唱起“大雨、小雨”的歌,“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小朋友也开始跟着我一起唱起来了。

分析:

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所在,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我们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教师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托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小,知识量少,但他们对身边充满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会由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应起,当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需要时,及时给予支持和呼应。所以当小朋友对打雷、下雨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我就及时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往这方面移动,引导幼儿观察雨丝、雨落下的样子,让幼儿感受雨和听雨声,大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想要了解雨的愿望。虽然,这并不是我预先设计好的活动,但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活动,我觉得真正领会了两期课改的精神,做到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教育案例14

暑假期间,我认真地阅读《幼儿教育心理实践活动案例》这本书,此书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细分成五个单元,均由若干篇幼儿教育典型案例组成。每篇案例的结构由案例引入,教师评析,案例讨论,案例反思笔记四个部分组成。

本书内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作为指导思想,以幼师的职业领域为目标,以幼师的劳动过程为导向,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颖性的特点,案例主题力求典型性和时代性,案例思想力求先进性和启发性,案例分析力求深刻性和目的性。反映了关于家庭幼儿园对儿童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重要影响的新事实,有助于在学习阶段感知差异性教育过程,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明确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力和职业技能。

这本书第二部分的教育活动典型案例,让我感触颇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开展。

通过开展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爱父母,爱老师和同伴。

通过开展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通过开展语言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理解日常用语;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会说普通话。

通过开展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通过开展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喜欢参与艺术活动,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生活在充满爱、互相尊重、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教育案例15

儿子:“妞妞说她是捡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误导招式:搪塞欺骗

(1)妈妈:“你是猴子变来的呀。”

(2)妈妈:“你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科学招式:循序、易接收

Step1:妈妈可以指着自己的腹部简单解释:“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Step2:如果孩子不满足,妈妈可具体解释:“爸爸妈妈结婚后非常相爱,想要一个小宝宝,于是爸爸就把自己名叫‘精子’的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小房子里,和妈妈叫‘卵子’的种子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一个小生命。它在小房子里慢慢成长,九个多月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就从妈妈肚子里一个叫‘阴道’的地方生出了小宝宝,这个宝宝就是你。”

提示:

(1) 性教育的“年龄阶段性标准”

对同一个行为或事物,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解释应该有不同的深人程度,深入的程度应根据孩子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定。

(2)使用科学的医学名词给孩子讲性

对3岁的'孩子就可以适当选用正确的生理学名词如“子宫”、“阴道”等,从而让孩子毫不尴尬地学习这些词汇。

(3)辅以图片、录像解释

不要担心孩子们会对图片产生过分的反应,孩子们的心灵中没有大人赋予图片的种种附加。

推荐绘本:小威向前冲

《【实用】幼儿教育案例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