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05:02:23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1、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想想,讲的都是哪些故事。(课件)那你们知道他们都属于什么故事吗?(神话故事)

2、师:是啊,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一些呢?(生答)

3、师:今天我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谁来读读课题?(生读)。咱们来齐读课题。(生齐读)

4、师:看,大家都等不及了吧,还等什么了,快快打开课文第71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神话故事,读的时候请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读)

师:刚才大家读的可真投入,我这儿有一些文中的词,谁来挑战一下。(课件,指名读,纠正字音)

二、1、师:看,这些词语再困难,同样被我们的同学克服了,我们又把这些词语送回家,你们又能挑战好这一关吗?谁愿意把故事读给大家听?这么多人都想读,那我就请五位同学来分读这个故事吧,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生读)

2、评价。看来有些同学的朗读水平还不错,希望你再接再厉;有些同学可就要加油啦!

我也来读读这个神话故事吧!请听老师读课文。(读得好,请送掌声鼓励,如有不如意之处,请指正。)

1、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用"__"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读后交流。

2、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

4、齐读课文第一段。

6、指导理解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1、师:天地分开了,可我们的盘古一刻也没有停歇,他还在干什么呢?谁来读一读?(生读)

2、师:盘古正在用自己的身躯支撑天地,他究竟是怎样支撑的,谁来读?(多人读)

3、师:那让我们也来当当小盘古,将天地分开吧,谁来表演一下?盘古是怎样支撑天地的(生示范)

4、师:你为什么这么用劲啊?(生答)那就请你站在这里支撑一会儿天地,咱们其他的同学在你的保护下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四、1、师:(问演示学生)你累吗?(生答)

3、师:是啊,盘古是一位极富有责任心而又了不起的巨人,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哪些变化呢,自己读一读。

4、师: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件)

5、师:文中的省略号为我们创造了无限的.遐想,盘古的身体还为我们创造了哪些美丽的世界?开动脑筋,请大家接着说一说。(课件)

6、师:这就是我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他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颂,所以,今天的轻松作业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课件:我会复述)老师先总结写作顺序,再作一下复述要求。

18、盘古开天地

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顶天立地

献出所有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创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找中心句。

4、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奇特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课前交流: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初步感受神话的神奇。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学习生字

(1)猛劈一丈辽阔血液祖宗

(2)缓缓逐渐

(3)四肢肌肤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文,评价。

2.默读课文,找中心句。

3.指名读、齐读中心句。

这句话概括了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它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大概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像这样的能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4、用“创造”练习说话,并指导书写。(展示)

四、走进文本,品词析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想一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片段一:抓住“混沌”,感受远古世界的神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1、神奇在哪儿?

2、(出示图片:混沌一片的世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相机指导朗读。

片段二:抓住“十万八千年”,感悟神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1、神奇在哪儿?

2、抓住“十万八千年”,感受神奇。

3、指导朗读。

片段三:抓住“抡起”“猛劈”,感受盘古力量之大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神奇在哪儿?

2、比较句子。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1)自由读,发现句子的不同。

(2)哪一句描写的比较好?为什么?

(3)指名说,相机演一演并指导朗读。

(4)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你想到了那个成语呢?——开天辟地。(板书)

片断四、引导发现,感悟语言对仗美。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神奇在哪儿?

(2)读读这个句子,你发 ……此处隐藏1676个字……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③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2)发现盘古的“不变”,引读重点语句。(板书:不变)

课件出示: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①悟盘古形象。

预设:不变的是——盘古的动作、决心、坚持不懈、造福人类的精神……

②激情引读。

师:一百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千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万八千年过去了——

生: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5.回顾小结。

过渡: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虽然盘古倒下了,但他的身体却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1)播放图片,总结升华,再次引读跟课文第5自然段有关的短语。

(2)小结: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读盘古倒下后身体与大地变化的神奇,进一步走近伟大的巨人——盘古。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并能完整地复述故事,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

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体会表达的魅力,感悟盘古的奉献精神。

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中人物:孙悟空、小哪吒、葫芦娃)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3.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词语会读了吗?出示词语: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a: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按照填空的方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我会说:

课文主要讲了名叫的巨人的故事,他先用,然后头顶天,脚蹬地,使天地。后来,他的又幻化成世间万物。

3.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文中就藏着一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样一句话来写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生汇报,屏幕出示)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板书:中心句)

师:(指板书)现在我们知道了,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生)中心句

4.练习找中心句。(指出中心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文中)

5.大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四、精读课文

1、创造很难,需要力量,需要勇气,需要行动。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第2段,找一找盘古醒来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生汇报。课件出示: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2)师: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改之前先让学生读,读不好再改,突出盘古的力气大及用力,以便学生用力读好)“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

(3)说出不行的原因,相机指导朗读。

做一个“抡”的动作,体会要用力。师: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同位交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

b.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语气放慢)

c.这一轻一重,一清一浊,一上升一下降,写出了天地的不同,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些反义词d.一女一男读。

e.所有女生与所有男生分读。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

2、用同样的方式学习第

3、4自然段。

朗读课文,思考:

(1)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2)盘古顶天立地,但最终还是累倒了。累倒之后又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来说一说

a.学生读

b.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

a:一读。盘古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来读一读。(诗的形式)

b: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

生1读。(读后评价,如:没读出江河的辽阔。读得不好,指导关键的一句。)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啊。(滋润万物的雨露是多么泌人心田啊!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请你再读一读。

生2读。读后评价。(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何等的辽阔啊!)

生3读。(最好的同学)师:闭上眼睛,想象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那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过渡语:它读得。

仅仅有这些变化吗?仿写。闭着眼睛(屏幕出示)它的()变成了()的()找四五个同学站起来不读,一个个连读。

“他的(),变成了()的()”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板书:化作万物)师:大家看,这就是盘古!(课件出示盘古的图像)然后总结(与板书师: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化作万物!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

c: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

4.齐读最后自然段,练习复述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学完了,孩子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五.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