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执行》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赢在执行》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赢在执行》心得体会1从校园进入企业,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看完余世维的《赢在执行》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执行力”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以前的自己有的不是执行力,而是“习惯性的服从力”,总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在什么岗位上就埋头苦干什么事。执行力是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关键在“保质保量”和“能力”。
余教授用简单的理论告诉我们: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法宝,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竞争力,在我们的工作也需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要不断的培养我们的执行力,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员工的执行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员工有较高的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好的执行力,当企业的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战略与执行力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战略与执行并存的企业。同时好的执行力又建立在良好地流程和标准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企业里,标准和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战略决策的贯彻实施,而为全体员工制定的行为准则和依据,标准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反应员工的执行力的强弱。
在车间也是如此,刚刚进入车间,繁重的标准和安全生产制度扑面而来,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感觉有必要这么麻烦吗?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慢慢体会到了执行制度和标准的重要性。在正确的标准和制度下,生产安全系数高,误操作明显减少,产品质量产量能很快上一个新的台阶。新闪蒸系统刚刚开启时,我在操作过程中就忽视了标准和制度,加热升温随心调节,导致班组生产能耗较高产量低而且经常出现主机堵死等生产故障。经过领导的指点和对标准制度的执行意识的加强,操作技能和产量逐渐跟上了老师傅的脚步。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执行力”,加强自身执行力的培养。
我认为在企业中执行力的缺乏表现在:在执行标准和制度时的“差不多”现象;操作过程中不注意细节;把标准当准挂在墙上的壁纸;不会尽职尽责的做好分内的工作。这些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由于懒惰的差不多,7.8月份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不注意细节,误操作频繁,造成浆液凝胶、主机卡死、电加热器烧坏等等,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作为企业、车间的形象窗口,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执行力,在工作中要做到:再认真一点、再严格一点、执行力再到位一点。
一个执行力强的员工,总是能不断地思考更好的方法,不断地优化、改善工作流程和方法,同时作为员工,在执行领导安排的任务时,也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对和错之间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因为整天“死做”的人像黄牛,看似勤劳,骨子里却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故在工作中我们要很好地意识到这点,埋头苦干谁都可以,不是一个大学生、一个企业、车间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作为企业、车间的一个有竞争力、有执行力的员工,在从事工作时要边做边思考,问自己这样做是最好的方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别人是不是做的'更好?做得更好的人是怎么做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符合企业、车间的发展所需。
态度决定执行的结果
很多人是因为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导致执行力存在很大的偏差,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工作态度是关键:事情要做就做最好;点滴是大,诚信为本;思想决定行动,培养阳光心态。
对待工作我们绝不能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还行还可以”“过得去”“得过且过”的态度,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事情要努力做到最好,多做事情,少问问题;不要找借口;注重细节;做到“四个一样”;坦诚面对批评;要乐观的从失败中找机会。班组生产质量会,一直是车间抓生产,稳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PPT是展板,开始由于对生产的不熟悉,所以每次质量会PPT都会认真地分析数据、查找原因、探讨措施,随着对生产线的熟悉,积极地态度产生了松懈,工作开始不细心,时常出现单位不统一的细节性错误。这使我意识到自己在懒惰下的慢慢沦陷。这对于有志青年都是致命的危害。因此我会拒绝借口,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工作,注重细节努力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实现目标关键在执行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量化目标就是最好的追踪考核,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划的时间进度表去实现目标。不断地监督和跟进,就能够有效地暴露出规划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使员工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协调和纠偏,以期按时完成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目标。量化目标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容易造成目标不明确,无法激情奋进,对总目标的完成得不到保障,结果是执行不到位。
其次,实现目标还要从细节上寻找方法。目标通常要附带方法,没有方法
的目标永远都是假的目标,而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中每天做到:落实行动多走一步;完成任务做好一点;合理竞争多赢一点,才会促使我们在执行目标的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最终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正是对公司“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宗旨的很好诠释。作为车间的新鲜血液,更是要将这种精神,准确说是态度融入到工作学习中:多走一步,是不是可以从现在开始融入到技术大比武的准备中呢?是不是可以提前准备论文答辩或者开始着手中级工课题选材呢?做好一点,是不是可以在完成版中岗位操作的同时思考合理化建议呢?多赢一点,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怎把班组的产量质量能耗再提高一点呢?其实有很多很多我们还可以做或者说一定要做的事情,也许是态度的松懈,将“每天进步一点点”淡了一些,退化成了“那天鞭策一点点,前进一点点”。
提升自身/团队职业化,提速自身/团队执行力
职业素养一直是车间重点关注与培训的问题。职业素养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它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上;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更在职业道德、职业思想与行为的形成上。同样团队的职业化在于团队集体执行力的提升,需要团队所有成员都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要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应该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求大同存小异多找共同点”的精神,这不仅对职业技能有了很高的要求,更是对职业道德、思想与行为有了很强的规范。车间的盗窃事件告诉我们,在车间、班组个人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的同时,团队意识与团队执行力更需要加强,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日精进、修己安人,年轻活力的执行力将产生强大的震撼力,能带动团队其他成员效仿与跟随,是团队执行力更具活力。
通过对余世维的《赢在执行》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什么是执行力,意识到执行力对自身、车间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是发 ……此处隐藏25207个字……同力、创新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本人阅读了《赢在执行》和《团队执行力》等书籍,对执行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何为执行力
(一)所谓执行力---把目标转化为结果的能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孙子说:“夫将者,智、信、仁、勇、严;夫将者,三令而五申,让后行赏罚”。说的是执行力;毛主席说;“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说的是执行力;余世维《赢在执行》讲到执行力的三大流程:战略、组织,人力。他把执行力分解过后,形成三个层次的运作,高层、中层、业务层,然后发挥检查监督的职能,对全过程的控制。外国诸多管理学家对执行力讲了很多,都讲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这些职能,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执行---没有任何借口。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要用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但其代价却是沉重的。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是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样只能导致失败,也会使自己一事无成。优秀工作人员从不在遇到困难时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出色完成任务。“拒绝借口”是追求完美表现的有力保障,我们要牢记责任,奉行职业准则,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因为工作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更是没有任何借口。
(二)执行需要团队精神
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喝水的故事: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己做主,挑水喝;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通过协商可以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抬水喝;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水喝。这则寓言使我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是导致失败。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在做工作时,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醒。
今年7月全区审计创新交流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如此大的规模会议是建局以来史无前例的,我局审计干部职工积极配合,协同作战,注重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互相补台,最终全区审计创新交流工作会召开非常成功,得到上级领导和各兄弟市(县)审计局的充分肯定。这是执行力的具体体现,这是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如何提升、强化执行力
执行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更体现在单位人员的精神面貌上,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科室)、每个环节的工作。作为一个单位,再好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提升强化我们的执行力,我认为一个单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
明确目标任务就是明确执行力的方向。它是建立在对单位内外部信息和各类资源进行认真分析,特别是建立在对一系列问题得以确认并提出构想的基础上,这是确立目标的基础,前期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分析调研工作。目标是系统的,有层次的。单位目标、部门(科室)目标和干部职工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级关系,所以目标必须分解,以求更具体、操作性强。单位目标明确了,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科室)、不同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更好地促进目标任务的达成。
(二)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
对管理者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团结协作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包括认同别人、主动帮助、无私奉献、团队自豪感四个方面。一个集体要有团队精神,但每个人由于在单位中所处部门(科室)的不同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并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单位创造培养一个团结协作的环境。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树立一个美好的前景规划,让干部职工看到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二是对每个人都建立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及合理的奖惩制度。三是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提高个人的执行能力
执行是靠人来完成的,他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这不仅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能力要求上,而且体现在完成任务的效率与质量上。在机关单位,对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不仅仅局限于他的能力素质,而且要把它放在时间、质量、成效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样完成一种事,所花时间有长短、社会影响有大小、完成的质量有好坏,对资源的使用有多少,所以对他及他的能力的评价应是多维的。这样就对单位干部职工在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执行的能力。首先,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提高新技能,使自己具备落实执行力的能力;其次,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去衡量,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第三,要统一尺度,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实行“制度管人”的新机制;第四,要培养一批具有坚强的执行力,办事公道,为人正派,有一定人格魅力的管理层。最后,就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跟踪关注,同时要设立反馈机制,这样,不仅了解执行力的程度,而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完善,使各项工作更加完美。
三、提高执行力,增进协同力,提高创新力
“要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使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更加牢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推动梧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市委书记在我市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让创先争优成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长期追求。
当前,我局创先争优活动正在深入持续推进,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三个力”,就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创”意识,使先进和优秀成为党员干部的本质要求和不懈追求。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必施于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通过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务实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做到行动自觉、贯彻有力,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桃,人人肩上有目标”的新局面。增进协同力,要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服务精神。通过提高协同力,统一审计干部职工的认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工作中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协同推进,在形成和提高协同力中创先争优,推动审计发展。提高创新力,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主动把创新理念引入实际工作中,用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谋求又好又快发展,在开拓创新中创先争优、推动发展。
提升效能,提高执行力,就是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做好做实各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提高执行力的要求。要以这次提高“三个力”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完善自我,正确履行审计职责,为促进我局发展作做出积极的贡献。总之一句话:贵在责任感,赢在执行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