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

时间:2025-08-17 05:02:23
幼儿教育随笔(18篇)

幼儿教育随笔(18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育随笔1

我们班有一个小美女,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可爱的小圆脸,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小缺点:爱哭!她的哭声是无处不在的,早上来要下“几滴雨”,上厕所裤子脱不下来也会“下雨”,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她的衣服,她还是会“下雨”,出去玩排队走得慢了也要“下雨”,吃饭“下雨”,睡觉“下雨”……总之,下一整天的小雨。

瞧!还没进教室,就听见馨馨宝宝的哭声了:“呜呜,晚上早点来接我。”我走出门,结果抱在手里的馨馨,开玩笑地说:“哟,今天又下雨了,宝宝,什么时候出个太阳呢!”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又是想笑又是想哭,一脸可爱。

活动结束,孩子们都去入厕了。馨馨宝宝开始哭,问她“怎么了?”“老师,我不会。”原来,她不会脱裤子,好,帮忙一把。小便完又开始哭,“老师,拉不上来”,“好,看好了哦!”我一边帮她穿衣服,一边教她应该怎么穿,她点点头说:“下次不哭了。”

吃饭了,又传来馨馨习惯性的哭声,“老师,我吃不下。”我一看她的碗,饭和菜基本上还没动过,我知道,她这样的哭声是要我们喂她吃饭。因为,在家访的时候,我就了解到馨馨平时的衣食住行全都是奶奶包办的,她几乎什么时候也不用做。奶奶对这个唯一的孙女非常疼爱。她姑姑对我说磬磬在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会哭,孩子一哭奶奶就心疼。于是,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了,不想吃的菜就不吃了。

其实,家长不知道,孩子是机灵的,而这种“机灵”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认知的。千万不要看不起孩子,其实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了,已经会对成人的行为做出观察了。当她发现只要他做出某种动作或情绪(如哭泣、愤怒等)反应时,大人就会迅做出反应,满足她的需求。而这个时候大人的反应就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她的情绪反应,以后只要遇到类似的.事情,她就会给你来一招。这就是“隔代抚养”常出现的问题。

试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越来越差?习惯差、自理能力弱?我想,原因不在孩子,更多是我们大人的“包办代替”。从对幼儿的家访中,我认识到如今的成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他们总认识自己的孩子还小,大人是应该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孩子不会吃饭,吃得慢,那就喂吧!反正不吃力,省的他自己吃弄得满地都是。其实,成人自己的懒造就了孩子的“懒”,懒惰思想一旦形成,孩子就输在了第一起跑线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做到能和大人一样吃饭、穿衣服,那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练习,反复练习。人的技能都是在不断地练习中得到提升的。我想,只要我们做一个“懒惰”(此懒非彼懒)的老师、家长,孩子一定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出色!

幼儿教育随笔2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宝贝,家长关心、照顾、百般呵护,导致很多孩子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困难,常常依赖他人,寻求他人帮助,不能自己尝试解决。大班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在小学里需要孩子独立自主,所以,现在开始就应该慢慢培养幼儿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地上有书本,幼儿捡起来,说:“老师,这里有书。”,桌上有积木,幼儿大喊:“老师,这里有积木。”,看书的时候,常常有人告状:“老师,这是我先拿到的,他抢我的书。”,搬小椅子了,突然有人喊:“老师,他把我的板凳搬走了,我的板凳没有了,在哪里啊?”,搭积木时,有的幼儿说:“老师,他把我搭好的房子推倒了。”,游戏时,有人告状:“老师,他打我。”,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天天都在上演着。

幼儿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在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师身边常常围着好几个幼儿。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同时,也让幼儿越来越依赖老师。

这一天,我和幼儿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有的幼儿说:“看见积木、书本可以自己放回原来的地方。”,有的说:“板凳没有了,自己边上找一找。”,有的说:“玩具、书本要一起分享,可以一起看、一起玩。”,有的说:“遇到问题,可以两个人说一说,不能打架。”,幼儿想出了许多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我和幼儿达成共识,遇到问题先自己尝试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帮忙。自从这次讨论以后,班级中“老师,老师……”的叫喊声少了许多,幼儿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教育随笔3

经常听到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问:今日你学什么了?你怎样就学不会呢?你瞧某某某画的多好!你看看你画的那是什么呀?诸如此类的话语。家长的情绪能够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理解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这天,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教师经常透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个性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A是个潜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齐玩游戏。并且口齿也不清楚。用我们一个同事的话说:怎样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A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潜力不强,这是客观事实,我们都很清楚,但我们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们始终透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们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记得A刚来园时,整整哭了两周,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励+强制+鼓励的办法,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用心勇敢的表现,我们都为他高兴!

幼儿教育随笔4

教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我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教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潜力的好孩子。

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午时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卢教师,你要留意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教师,就像教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我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 ……此处隐藏4624个字……的婴儿房,花花老师也好想有一个。”不一会儿皓宇就跑来对我说:“花花老师,来看看我做的彩色新式车。”“那皓宇想邀请花花老师搭着新式车去游乐园吗?”“好呀,没问题。”孩子的小脑袋里还装着我们大人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他们放飞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的翅膀。

我与豆豆班孩子的故事里,存在着许多许多的味道,各种味道让我流连忘返,让我在繁杂工作之余体味快乐,让我觉得幼儿教育特别美好。

幼儿教育随笔14

这天中午吃饭时我发现博文的桌子下边有水,就问:博文你的桌子下边怎样有水呢博文看了看我并没有说话,我又说:是不是汤洒了。是博文很爽快地回答。我走过去看到博文的裤子也湿了,急忙说:不要紧,,此刻你先吃饭,等吃完了饭教师帮你收拾。博文很高兴的坐下继续吃饭。

午睡的时候我去给博文换裤子,摸到里面的`秋裤也湿了,我明白博文不是洒汤了,而是尿裤子了,我又重复的问了博文一遍,博文的回答还是汤洒了。看到博文那认真的样貌,我说:唉,博文你能够小声的在我耳边说实话。博文很高兴趴在我耳边说:教师我尿裤子了。我也凑在他的耳边说:不要紧,以后记住有尿去厕所。博文点点头。这时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就说:教师你们说什么我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是不是博文。博文看着我点了点头。

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明白尿裤子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尿了裤子也怕别人明白。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构成时期,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我的评价,保护自我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我们不注意教育方式,经常使孩子出丑,将会使孩子变得不以为耻、习以为常,无形中对不好的行为起了加深作用,这样做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育随笔15

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多在2-5岁间,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孩子多听故事,儿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孩子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将对孩子的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龄大小不一,但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听故事,幼教之友《幼儿教育随笔》。

由于我班的孩子是集走读、日托、全托的混合班,每天放午学后仍有半个多小时的活动时间,因为马上要吃午饭,又不能让孩子进行剧烈的活动,上午的所有活动也结束了。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便将这段时间确定为我班的故事会时间,一个多月下来,我认为效果挺不错:

孩子们在这段时间边听故事,边做饭前的准备工作,一举多得。

孩子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

少数孩子敢大胆举手讲话,并且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如路之行等。

故事中可针对班级所出现的不好的现象,现编现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可行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行的。

讲故事有诸如以上的好处和功效。我们当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教育随笔16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男孩,可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今日,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齐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教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样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教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经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幼儿教育随笔17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宸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可是别人的。陈宸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教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可是他们。怎样会呢?你能够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宸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智芸,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智芸,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高智芸以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吴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吴音霏,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陈宸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这天是收获的一天,因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最终真正融入到了我们的群众生活中。在此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赢与输在游戏过程中是能够用智慧解决的。同时也了解到敢于与强者较量也是一种很过瘾的体验,期盼在今后的活动中陈宸能够更加用心勇敢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幼儿教育随笔18

一天上午,孩子们入厕回来在洗手,洗完手的幼儿正用自己的小毛巾擦着,一条毛巾掉到了地上,他们都装作没看见,有的绕过这条毛巾去拿自己的用,还有的用脚踩着人家的毛巾过去,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我赶紧捡起了毛巾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个装作看不见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毛巾捡起来?”他们个个理直气壮地说:“毛巾又不是我的,毛巾又不是我弄下来的,干吗我捡。”这时我才联想到班里发生的`一幕幕,玩具玩完了没人放回原处,图书掉在地上没人拾,椅子倒了也没人扶每次活动小结,我都反反复复提醒幼儿干这干那,但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这不是我玩的玩具,这不是我弄到的小椅子。

我想,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却不懂得主动去帮助别人,自私、互助意识淡薄。根据孩子们的这一表现,我自编了一个幼儿易懂的动物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后,又让幼儿一起讨论。讨论时,我发现那几个孩子有点难为情并低下了头。自此以后,我不断编类似的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学着讲,还别说,我们的幼儿在活动后基本上都能把图书、玩具收拾好,有几个不爱动的孩子,在他们的带动下,也能尝试着跟他们学习了。

看来反反复复的提醒、督促收到的效果是甚微的,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求,采用幼儿易懂、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才能收到有效的效果。

《幼儿教育随笔(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