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

时间:2025-07-17 01:18:22
小学语文评课稿(合集1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评课稿1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课件了如下的教学步骤: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课件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课件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

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评课稿2

本节课教学设计独特,思路清晰,知识点落实很到位,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林莘老师简单的表达将凡卡的悲惨凸显的淋漓尽致。本节课林老师给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说得轻松,体验得轻松。林莘老师这节课犹如细细春雨,滋润着刚种下的种子,让他们慢慢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节课让我真是受益匪浅:

一、整体感知,引出主题。

林莘老师利用检查预习,了解凡卡是一个怎样的凡卡。通过凡卡的童心、孝心、爱心,在无声无息之中引出凡卡的`悲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二、以悲为线,紧扣主题。

整节课林老师紧紧抓住了“悲惨”二字,表达了凡卡内心极度的痛苦,将凡卡这个形象充分展示在我们面前。课堂中紧紧抓住第八自然段凡卡挨打、挨饿、挨困的情景,分析凡卡命运的悲惨。让学生体会直接叙述的写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林老师在无形之中,将写作要条理清晰,顺序清楚,说话明明白白地写作方法告诉学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形成对比,凸显主题。

课堂中,老板一家和凡卡形成看鲜明的对比。林老师紧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拿鱼嘴直戳我的脸……”这句中的几个动词,让学生反复的练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体会凡卡的非人待遇,悲惨生活。这一幕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一幅幅画面多么令人惊心。凡卡只是普通的学徒,却遭受了老板他们残忍的欺压,凸显了凡卡是何其的悲惨。

三、以乐衬苦,深化主题

在音乐的伴奏中,林老师带着学生跟随凡卡的记忆追溯到家乡,一起回味家乡的美景,感受凡卡和爷爷之间的快乐。凡卡家乡“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啦……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真美啊!美得如此洁白,美得如此生动。就在这个充满祥和的家乡里,凡卡和爷爷一起砍柴,一起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树林中,爷爷和凡卡一起的日子是简短的,可是留在凡卡的记忆中却是长长久久的,这快乐留在了凡卡的心中,凡卡心中的乡村生活如此美好,留给凡卡的日子如此深刻。林老师以乐衬苦,苦更苦的方法,将凡卡的悲惨生活,完全深刻化。

整堂课下来,老师读学生,读文本,将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的和文本相结合,教学设计吸引人的目光,充满了智慧性。林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地说、写,提供了一个平台。再则,林老师的评价语很亲切,形式多样,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学了这节课,肯定收获了不少,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评课稿3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1、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2、 ……此处隐藏13516个字……,学生贴近文本时间较少,过多地依赖课件,应把课件和教材的位置摆正。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教师也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激趣。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一、二两节讲述的是清晨小鸟的快乐、活跃,第三节是写红领巾的爱鸟行动。如何把文字所传达的开心快乐转为学生的快乐,变成学生的直观体验,从而读出快乐呢?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将浓厚地渲染气氛,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景。这一点教师做了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建议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最理想的。可是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希望谭老师在此方面注意训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评课稿14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陶庵梦忆》的一篇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够说是表现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本节课采取了“文本细读”新教法,引发学生兴趣,课堂节拍张弛有道,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读促学。罗教师的这堂课整体安顿井井有条,层次明确:对文本重视全面细密,从字词的疏通,到朗诵的指导,写景句子的咀嚼及资料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潜说的一句话“徐徐走,欣赏啊!”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到一字来概述张岱的形象――痴,并引导学生去文中搜罗哪些方面展现出张岱的“痴”。罗教师抓住文中的一个要害词“痴”解读全文以及张岱所要展现的爱国心境。即由“人痴”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国之思,祖国之痛。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痴”字展开,由情入理,逐层展开。

接下来,我谈谈自我对本节课的理解:罗教师主要扣住“准、清、活、实”四个字。

一、教学目标立足一个“准”字。

根据课标要求,上好一堂课,要凸显这堂课的“三维”价值,谋求“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这节课,我认为罗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当有如下三个:

1、诵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文言词语。

2、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

3、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罗教师将教学目标分散开来,比如,诵读课文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目标一;学生理解课文后,进入课文重点问题的教学阶段,师生共同学习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标二;在男生读、女生读之后,经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体会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从而完成目标三。

二、教学思路讲究一个“清”字。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有一条思路,讲究思路教学。

我觉得这节课课堂教学思路:品痴景,近看张岱(感受)――遇痴人,近看张岱(领悟)――还原痴遇,演绎情景(展示)――辨痴,回望张岱(触发),最终顺利到达终点。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罗教师先走进去,教学生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再走出来,教学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进去,重点教学生如何理解白描述法;再走出来,在难点处设置疑问,巧妙引导,最终让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三、教学方法注重一个“活”字。

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那么,这些都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罗教师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启发教学法等。其中孔子创造的启发教学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启发教学法的运用。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所以,罗教师的“导”显得十分重要。课堂上,她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诱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升层次和境界。几个设疑,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问题,“得来全不费功夫”。

2、朗读法的运用。有道是:学文千法,朗读为本。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当也必须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整个教学都是由“读”引领的。围绕着解读痴人之“痴行、痴景、痴遇”,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

这其中有范读、有齐读,有男生读,有女生读,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是以“读”为载体完成的。从这次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出,只要应用灵活恰当,朗读完全是有本事承担起解读文言的重担的。

四、教学有效要强调一个“实”字。

课堂教学要做到实,还必须认真准备。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说来,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这节课罗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小到一个字的读音,大到与本课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教学风格,无论哪种风格,都应当以认真解读文本为基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然而,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个遗憾的艺术。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没有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一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情境,从而生成问题,提高他们探究质疑的水平。还有教学时间处理不妥当,前松后紧。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小学语文评课稿15

今天有幸,能聆听孙主任的《钓鱼的启示》,对于高年级语文课,本是毫无经验的我怀着非常想要学习的心情去听课,果然收获颇丰。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听课的感受。

在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联系生活,教育学生做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走进课文,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读是高年级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朗读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作为老师孙主任把我的非常准确,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增强朗读的效果。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本课孙主任主要由四个大部分组成,即引入课题、详解课文、提取道理、布置作业这四个部分来进行。我深刻的记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中心思想,孙主任全程直击主题,举生活中的简单明了的例子,来突出中心思想,不仅学生听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听课的过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身临其境,思路清晰,并且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是真实的体会又是心灵的洗礼,非常值得和有意义。

《小学语文评课稿(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