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篇1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深刻意识到语文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且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阅读部分规定:“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正是由于这两种原因,使得我们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了语法知识的教学。
当今,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测试,语文试卷中又没有直接考语法知识的题目,所以,有很大教师只是在围绕着考试转,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考试而讲解,认为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目前,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几乎到了“淡出”的地步,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可怕现象。
我们知道,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换言之,语法就是语言表达的规则。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语法知识都不了解,怎能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呢?又怎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又怎能写好作文呢?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只可淡化,可以不做为重点来讲解,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必需要有对语法知识的贯通。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这一点,都会在平常的课堂上讲解一些语法知识。
第一,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高中语法知识的掌握。由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与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教学缺乏有机衔接,导致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初中语法知识,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学习高中知识。初中语法教学淡出,学生升入高中后很难融入高中语文的学习,直接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同时,从目前高考试题来看,不少省份的语文试题中都有关于语法知识的考题,如果学生没有语法基础,上述试题如何解答?退一步讲,即使高中老师重新进行初中语法的教学,结果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另外,语文(语言)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语文知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学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发展。
第二,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正如王蒙先生在谈母语与外语的关系时所说的:“如果你的中文基础坏,外语能学好吗?连母语都说不清楚,你能学好外语吗?根本不可能。跟老婆吵架,那么点小事都解释不清楚,你改用英文解释你能解释清楚吗?更不清楚。你如果能用英文解释清楚,前提是你已经用中文把它解释清楚了。”很多英语老师在教授英语语法时,发现不少学生连某词的词性和某短语的类型都搞不清。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汉语语法学好了,那么他们学习英语或其他语种,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个人的语文(语法)基础好,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也不错,这对他学习其他学科肯定也有很大帮助。
第三,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必须掌握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和复句的类型等基本知识;必须能够明确句子的结构和朗读的节奏和语气。而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是词、短语、句子的成分等知识的熟练掌握。同样,“课标”中对写作的很多要求都与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是分不开的。一个学生如果连顺畅的句子都写不好,连标点符号都不能正确使用,我们怎么要求他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来?另外,古诗文朗读节奏,病句的修改,词类的活用等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语法知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的教学,对语法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做到淡化不淡出。而在具体的做法上,本人觉得有两点应该考虑:一是教材的编写,是否采用以前苏教版的编排方法,把几个语法知识要点安排为几个“专题”;二是教师的教学,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初中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结合这两点,相信会在今后的语法知识教学上取得新的进展。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篇2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
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
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篇末
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 ……此处隐藏4899个字……情 今义:悲伤)[1]
总结:王勃现存诗歌以五言为主,风格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对促进五言律诗的成熟有很大贡献。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桃花溪
【—阅读题之桃花溪】,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5-6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5、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创造的扑朔迷离的理想世界持何种看法 初二?请作简要的分析。
6、诗人在结尾把问题提了出来,却不作回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总结: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 这首诗虽充满诗情画意,但对桃花源的存在提出怀疑,另开思路一条。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莫扎特的造访
【—阅读题之莫扎特的造访】下面是关于写莫扎特的造访的阅读理解题目知识,同学们认真看看。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
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
“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 初中英语,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20.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
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4分)
参考答案:
17.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18.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成长。
19.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20.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生等。
通过上面对莫扎特的造访阅读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解答了,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理解题目知识学习的更好。
初中语文之小石潭记续文阅读
【—之小石潭记续文阅读】,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一)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
仔细阅读下面古文,回答文后问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①在《小石潭记》中找出与“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意境相近的句子。
②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
总结: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