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妈妈的爱》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的爱》说课稿1《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以“妈妈”为主题的一首诗歌,《妈妈的爱》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它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了妈妈爱“我”的几件小事,讴歌了无私的母爱。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根据以上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读词激趣,唤醒情感
开课时,我首先写出孩子们很熟悉的“妈妈”一词,让学生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例如:“亲切、深情、甜美、热情……”,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后,顺势导入,并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纷纷把妈妈爱自己的各种事例讲给大家听。让每名同学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都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抓住重点、品词析句、升华情感
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进行主体课文讲解时,老师先让学生默读此诗,再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很自然的就联想到了妈妈及妈妈的爱,而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来说出答案。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节进行朗读,学生朗读起来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并通过此小节的重点学习,总结出几点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此方法来自主学习其他各小节。在此环节的处理上,缺点是,老师没有很好的进行学情分析,因此有部分同学在用此方法学习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走过场而已。
三、结合语文天地,拓展延伸,抒发感情
有机渗透“语文天地”的学习。在本课中,我把“语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妈妈和“金钥匙”有机的渗透到本节课中,并不是唯一不变地、呆板地去学习。让“语文天地”也变得活起来。
而写话一直是学生掌握知识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安排为妈妈送上节日的小诗时,降低以诗歌的形式写话的难度,仿照书上诗歌的形式进行仿写,这样学生的仿写也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保护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们的作品来看,此写话训练效果还是不错的。
《妈妈的爱》说课稿2一、说教材
1、教材:《小乌鸦爱妈妈》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教材简析:
(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学生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4、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5、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二、说教法
1、紧紧围绕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的因素。
2、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位置,游戏、音乐、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创设情境。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们对歌曲情境的体会。方法生动,简洁。
4、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这种学习方式不但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还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享受了成功的欢愉。
三、说学法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在学习中,我注意去引导和激励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伴随《共产儿童团团歌》旋律进教室。学生根据音乐力度的变化,走出强、弱(重步,轻步走)。
2、新课导入
(1)、出示图片及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依据歌曲中出现的事物,我运用多媒体创设图片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图片一: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只小乌鸦在野菊花周围飞来飞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寻找食物。图片二:树林里有一只老乌鸦躺在树杈上的鸟窝里,小乌鸦坐在乌鸦妈妈身边,嘴里叼着虫子,一口一口喂着妈妈。)当学生观看图片,聆听音乐之后,师问: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题及歌词,集体有感情的朗读。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4)教师范唱。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生倾听感受歌曲情感。
(5)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启发学生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演唱。根据不同情况,教师应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组织学生以“爱妈妈”为题,谈谈对妈妈的感情。如:帮妈妈做家务,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体谅妈妈的辛苦。
(7)、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课堂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小乌鸦爱妈妈看图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提示:一人演圈内的乌鸦妈妈,一人演小乌鸦,它在圈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五至八人组成圆圈似鸟窝,集体伴唱。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学生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歌表演中,教师给每个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获得快乐。
《妈妈的爱》说课稿3这是一个心理健康活 ……此处隐藏22092个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妈妈怕我睡不好,半夜为我扇扇子,忍受了炎热,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是对我满满的爱,所以把妈妈的爱比作清凉的风,带给我凉爽。(板书:清凉的风)
此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渗透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妈妈爱我的方式有很多种。
“妈妈的爱不止体现在扇扇子这件事上,可能是临睡前妈妈轻声细语的晚安小,也可能是半夜里小翼翼地为我盖被子,都是爱我的表现。”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小节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我会让学生同桌间互读第二、三小节,并给予自主学习的小建议:
(1)想想故事发生的情景,又把妈妈的爱比作了什么。
(2)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历过,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做出总结: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和滴落的泪。(板书)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妈妈的爱这篇课文较短,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前三小节学习过后,我会选取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前三小节,引导其他学生说出对三朗读的感受,让学生明白读前三小节应该注意到哪些方面,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学习第四小节
通过第四小节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到多种不一样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会这样和孩子们交流:“小朋友们!妈妈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种爱,那么当你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责备你,就说明她不爱你了吗?答案就在第四小节,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会询问学生:什么是“责备”?学生可能会回答:妈妈不高兴了,用严厉的目光看着我是责备;当我做错事时,妈妈批评我是责备;妈妈责备我时可能会打我骂我)。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妈妈批评、责备我,是因为心疼暖瓶吗?那是为什么?,让学生明白,当我们做错事时,妈妈的批评是更深的爱,因为她希望孩子诚实,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所以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板书)
其次,个别学生分享平时生活中犯得一些错误,让学生说出妈妈是怎样做的,我又是怎样做的,从而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学习第五小节
这一小节,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妈妈还体现在谆谆教导上,是亲切的教诲(板书)。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朗读去理解,可以小组内朗读,也可以是同桌互读等,在读中感悟母爱,同时做到语言亲切,感情丰富,深沉等。
(四)教师总结,母爱
最后做出总结:“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回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妈妈听好吗?
一节好的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点睛之笔。本课的板书简洁明了,样式新颖,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指导老师批评指正!
《妈妈的爱》说课稿15《谈谈爸爸妈妈的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回忆爸爸妈妈爱他们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爸爸妈妈的爱,并养成乐于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和老师、同学交流;3.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让学生学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
二、重点
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
三、难点
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
五、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讲故事法、讨论法、焦点访谈式、图片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倾听、、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爱意浓浓的学习环境,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力求体现《新大纲》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对比中拨动情之弦。
上课一开始,通过课件展示班内一名同学小时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谁。接着课件展示这位同学长大后的照片进行对比,并让照片上的同学讲述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从而揭示今天口语交际的主题《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板书)
二、爱的回忆。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照片,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然后又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小组交流,师:同学们,爸爸妈妈的爱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们的爱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快乐、幸福。现在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进行交流,回忆一下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选最难忘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来说。学生交流积极,都能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讲述给其他同学听。
三、爱的理解。
世上的爱有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的、最伟大,她从不要求你的回报,只想让你过得比他(她)好,他(她)爱你的程度是没有什么可以比的。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谈父母对我们的爱。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的结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都能生动的讲述出来。
四、爱的回报。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多,你们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你们的爸爸妈妈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父母为我们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那我们做子女的又该如何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的深深的爱呢?你今后打算如何孝敬你的父母呢?
1.学生谈。
2.教师总结。
五、心灵表达。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提前让学生制作了感恩卡,课堂上让学生把想说话写进去,最后请了几名学生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和父母的心贴得更近些,把自己对父母的爱抒发出来。
六、板书口语交际
研究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真情,懂得孝顺父母。而家长也在这过程中知道孩子的心声,更明白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由于教师准备的很充分,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的指导、真情的付出,使这节课取得显著的效果。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明显提高,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