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1 23:42:27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温故旧知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请同学一起回忆两个实验结论。

生答:分别是当R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I正比于导体两端电压U;当U一定时,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电阻R成反比。

这两个结论是普遍的规律,当我们综合一下两个结论,得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达出来就是I=U/R。这个公式就是19世纪时德国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欧姆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欧姆定律。导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即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U/R,请同学分别介绍三个字母的含义:U—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R—电阻,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I—电流,国际单位是安培,用A表示。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定律,有两条需要重点注意,分别是:

1.欧姆定律有两个变形公式:U=IR, R=U/I(不是决定式)。

2.在I=U/R表达式中的三个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导体”的“同一状态”;分别用实际电路图来感受理解。

(三)、巩固提升

科学家介绍:请同学小组轮流上台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欧姆的事迹资料。

教师简单总结:欧姆是一名优秀的科学探究者。他在研究电流与电源和导线长度关系时,欧姆就自己动手设计了电流扭秤解决了电流测量的难题。他的代表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非常重要,我们用一个题目来加深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问题。

例:一段导体的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他的电流是5mA;如果在它两端加3V电压,通过他的电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但是给出了这个导体的两个状态。在计算题的计算中,要有规范的步骤:我们先要画出等效电路图,要有计算表达式,接着带入数据(单位),算得结果(单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说一说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好好理解体会欧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欧姆资料,编入班级的科学家手册中。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3、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 ……此处隐藏26433个字……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 ,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 ,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板书设计

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

猜测三者之间的关系:I=UR、I=U/R、I=U-R。

实验所需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和掌握电学计算的一般方法,培养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答电学问题时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欧姆的人生经历,激发对科学家敬业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热爱,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进行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吗?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实验结论。

生答:当导体电阻R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电压U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U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电阻R成反比。

这两个结论是通用的规律。当我们综合考虑这两个结论时,可以得出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与电阻成反比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I=U/R。这个公式是19世纪时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我们称之为欧姆定律。接下来将引入该课题。

(二)、探究学习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其大小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简而言之,当我们施加电压到一个导体上时,导体内部会产生电流,而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大小和导体的电阻。这个定律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流流动规律,也为设计和分析电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欧姆定律的.公式为:U=IR。下面分别介绍三个字母的含义:U代表电压,其国际单位是伏特,用符号V表示;R代表电阻,其国际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I代表电流,其国际单位是安培,用符号A表示。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核心定律,有两条需要重点注意,分别是:

1.欧姆定律有两个变形公式:U=IR, R=U/I(不是决定式)。

2.在I=U/R表达式中的三个量必需表示“同一段导体”的“同一状态”;分别用实际电路图来感受理解。

(三)、巩固提升

科学家介绍:请同学小组轮流上台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欧姆的事迹资料。

欧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他致力于研究电流与电源以及导线长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电流测量中的难题,欧姆亲自设计了电流扭秤。他的重要著作是1827年出版的《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非常重要,我们用一个题目来加深理解并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问题。

例:一段导体的两端加2V电压时,通过他的电流是5mA;如果在它两端加3V电压,通过他的电流是多大?

分析:已知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但是给出了这个导体的两个状态。在计算题的计算中,要有规范的步骤:我们先要画出等效电路图,要有计算表达式,接着带入数据(单位),算得结果(单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说一说欧姆定律的概念和注意事项。

作业: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好好理解体会欧姆定律,并整合好搜集到的欧姆资料,编入班级的科学家手册中。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