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
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 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⑴ 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 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2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⑶ 结尾部分也可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2层写___________,这两层中间用“____________”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用“__________”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提问学生,然后教师作纠正、补充。
7、参考文中的注释,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
8、教师小结,并板书: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二、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教学反思
九年级教材上的化学用语是中招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等内容。有人形象地把它称谓第二门外语。这些内容又恰好都集中在第四单元。学生一下子接触一连串的化学符号,难度有点大。每年在讲这些内容时我下了很大功夫,让学生背、记、默写。但是学生记起来仍然感觉困难。而且考试出错几率也较大。近两年来,我采用了分散难点,强化重点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堂绪言课上涉及到了物质的组成,我就简单介绍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是元素。然后拓展开来,说“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就这样让学生记几个元素符号,连续一周学生能把主要的元素符号记住,以后可以不间断提问巩固。从第二单元开始,讲空气、氧气时,也分散让学生记氧气、氮气、氢气、碳、硫、镁等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以后的每堂课在提问基本知识的同时,把化学式也连带提问。这样学生就无意识记住了好多重要物质的化学式。讲第三单元时,把原子符号、离子符号也分散讲解,并让学生强化记忆。这样就把第四单元的重难点分散到前四个单元中。学生记起来也感觉轻松,并且天天强调,堂堂提问,学生也记的牢固。等到学第四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好多化学用语了,这样他们并不感觉难了,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这种方法我觉得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也不能粗心大意,如果不落实学生背默,只课堂上强调还是无济于事。这次月考前,我就忽略了化学式的复习,误认为他们掌握的好,结果这部分失分也比较多。化学用语比较空洞抽象,学生容易记忆也容易忘记,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多次重复记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带着激情上课,带着温情落实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的更好。
教学总结
一、保育、安全工作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本学期,根据班级计划中我班的几个弱点,我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在进行任何活动的时候都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安全工作放首位,并在日常生活中穿插相关安全教育,时刻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本班常规一直有条不絮。相比起来,本班幼儿的年龄偏小,因此,在保育工作上,我能做到每日严格地执行消毒制度和隔离制度,坚持督促幼儿饭前便后注意洗手。每天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积极带领幼儿锻炼身体,开展了跳绳、转呼啦圈、滚铁环、走高跷、游戏等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大部分幼儿已经会跳绳了,不少孩子学会了转呼啦圈。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提醒幼儿穿适量的衣物午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为体弱孩子调整床位,注意提醒幼儿勤擦汗。提醒幼儿多喝水,每天喝水次数不少于六次,照顾体弱儿童。另外,还每天向幼儿介绍食谱,促进 ……此处隐藏3670个字……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
8、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分析: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一篇古文。为了有助于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先把作者和有关本文写作的情况作个简略的介绍。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讲读第1段
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重点句解释。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讲读第2、3段
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重点句解释。
①若天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④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讲读第4段。
结构剖析。
【板书设计】
(五)讨论问题。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的。
2、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
①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②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③“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4、本文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结合起来的?
5、本文语言有何特色?(鲁昌乐)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篇4【学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背诵文章。品析解读文章,理解其主突旨,提高语文水平。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分析文章,积累语言,再现美文意境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发挥创造想像,激发思维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学习准备】
1、从书刊、网站中查阅有关欧阳修,有关《醉翁亭记》的资料。
2、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3、熟读《醉翁亭记》。
【学习重难点】
(一)描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情景事件)
1、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描述(少一点主观色彩)
2、故事既要生动感人,又要能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
(二)事件通过精选,有典型的思想、行为、感情的冲突
1、故事要能引出问题情景
2、与常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与权威的预言和论断相悖
3、充满内部,存在互相冲突,看来无法解决的事情
(三)紧扣事件的主题,突出事件的重点
1、在撰写时,不能面面俱到
2、突出重点的环节要具体、详实
(四)通过反思要揭示出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1、合情合理的反思
2、精练精到的评析
(五)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当前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
五、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1、写作前期
2、资料收集阶段上或听一堂课;上课前做好记录的准备;课前的相关内容要清楚;集体讨论;任课教师的说课;参与者的评课;归类加工整理。
3、撰写初稿。
4、反思、斟酌、修改。
5、撰写教学注释和分析。
六、教学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醒目、鲜明
1、用事件定标题
2、用主题定标题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间接背景
2、直接背景
(三)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最大的特点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
(四)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对问题解决利弊得失的分析
2、自身启示与体会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
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