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5-09-08 08:46:22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1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知道了鸟儿和树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图片)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共同见证小鸟和树的那份真挚的友情。

二、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过渡: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叙述故事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找出课文中的四组对话。

1、生汇报所画的四组对话(第一组:鸟儿、大树;第二组:鸟儿、树根;第三组:鸟儿、大门;第四组:鸟儿、小女孩)

2、学习第一组对话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寒冷的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读。

生齐读:“再见了,……”

师:鸟儿回答。

生齐读:“好的,我……“

师:原来她们是在约定明年重逢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组对话,体会一下当时他们分别时的心情。

指名读(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吗?)或(你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组对话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伤心)为什么?)

师:你们在班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有的请举手告诉我。(生举手并找到好朋友)

师:那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小鸟、大树分别时的对话,注意读出他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指名读)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时候,“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把“一定”读得很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答应他,保证明年……

师:真好,他是坚定地向朋友保让,明年一定会回来,还有哪对朋友想来试试。(感情是那么深厚)

师:让我们的男孩来读大树的,女孩子读小鸟的,我们一起来对话,好吗?

(不足时: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呀,坚定些,再坚定些,读!)

3、学习剩下三组对话

过渡:小鸟和大树她们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并做了约定。第二年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回来找他的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日相处的朋友却不见了。他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三组对话,虽然都很简单,都是鸟儿问,鸟儿问,鸟儿问,但是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呢?树根、大门、小女孩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回答的?你们能体会到吗?那儿,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将体会到鸟儿问的心情的词语选在横线上,然后你再来读一读这几组对话。好,开始!

(奇怪 怀着最后一线希望 着急)

(1)鸟儿 地问树根:“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

(2)鸟儿 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烯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小师:我们来看看鸟儿和树根的对话,你觉得鸟儿怀着怎样的心情问树根的?(奇怪)为什么?

师:是呀,小鸟满以为自己马上能见得阔别已久的伙伴,没想到却只看到光秃秃的树根,她觉得非常奇怪,那么你就带着奇怪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我听出来了“到什么地方去了呀?”是小鸟很想知道大树的去向。

师:谁再来读一读。

过渡:当小鸟奇怪地问树根树到哪儿去的时候,树根是怎么回答她的。

指名读

师指导: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是和树血脉相连的,那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树根当时的心情呢?(同情,伤感)语气。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现在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一读小鸟和树根的对话,要注意读出小鸟的奇怪,树根的伤心、同情。

(2)师:体会得不错,当树根告诉小鸟,大树被拉到山谷里,小鸟跋山涉水,找到工厂里的大门,那时小鸟是怎样地问大门的?应该用上哪个词(着急),为什么用“着急”呢?

师:是呀,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大树,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小鸟着急的情情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师:谁再来,我听出来了,你的语速加快了,你在为大树担心了。

过渡:一个“在哪儿?”,一个“您知道吗?”包含了小鸟的多少渴望和着急呀,但是大门是怎么回答她的呢?

指名读。

师指导: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没有值得伤心的,那么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会到大门当时的心情呢?(冷淡)

师:谁来读一读小鸟和大门的对话,注意读出小鸟的着急,大门的冷淡。

(3)当小鸟得知朋友大树已被做了火柴,奋力飞向拥有火柴的小姑娘旁时,她又怀着怎样的心情问小姑娘的?应该用上哪个词(怀有一线希望)为什么呢?

师:指导:此时此刻,小鸟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最着急、最悲伤、最担心的,她只能怀有一线希望了,是吗?

谁能通过朗读,把小鸟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过渡:面对着此时的小鸟,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

指名读

师指导:你觉得怎样读,可以体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

师:好,老师,请一个同学做小姑娘,老师做小鸟咱们来一次对话好吗?

过渡:为了寻找好朋友,鸟儿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悲伤,一次比一次担心,让我们把这三句鸟儿询问的话连起来,自由读一读,体会小鸟的心情变化,好吗?(出示三次询问的话)

指名读

师:让我们全班一齐读读这三句询问的话,好好感受小鸟的心情变化。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皱起来,语速也加快了,我们体会到了你们心中的着急,在这三组对话里,咱们四人小组分工朗读小鸟、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好吗?(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向我们展示呢?

情景表演:那一声声急切的`询句,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相信大家已被小鸟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我请一个同学做一回小鸟,好吗?你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一边找一边问,好吗?

小结:

是呀,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着急、悲伤、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组对话。(老师做旁白)出示三组对话。

三、体会两“看”,升华情感。

过渡:终于,小鸟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看到了朋友大树,只是此时的大树早已化为了灯火,然而 ……此处隐藏16202个字……再指名“七嘴八舌”谈感受。)

2、导入:同学们都谈得很好!看来大家已经能初步认识到了保护森林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有关树木的——《去年的树》(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自觉地预习了课文吧?好!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谁来读一读屏幕上面展示的生字词?(找几位同学来读,错的当场纠正和重复,教师再领读。)

看来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在此基础上,请大家把课文读几遍,要尽量读正确、读流利。开始!

2、读完了吗?好,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如何流利、顺畅地朗读课文的吗?(指名朗读。)

根据你现在的理解,谁来讲一讲这篇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呢?(指名回答,学生可以片面、粗浅地理解,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说。)

3、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应该怎样来给别人讲一下这个故事?(指名讲故事,教师给予鼓励。)

三、质疑解疑,精读领悟:

1、同学们刚才都讲了一个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接着,请你们再仔细地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好的、精彩的句子,或者是你感受最深刻的地方,并把感受写在课文的旁边。(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发动、激励。)

2、默读完了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谁来说一说你所划的语句?然后再谈一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指名,读句子,谈感受。)

3、根据学生们所寻找到的语段,课件展示出来。

4、学生可能找到的地方有:

第1段;第3、4段;第5、6段;第7至14段等。

5、教师可以随即引导学生来读每一部分,先谈其感受,再让他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去读每一部分。

学生对各个部分的理解可能有:

第1段,说明树和鸟儿是很好的朋友;第3、4段,说明树和鸟儿有个约定,他们约好明年再唱歌和听歌;第5、6段,表现出鸟儿的疑惑——树怎么只剩下根了?他到底被谁给怎么了;第7至14段,是应该着重强调的`部分,要反复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并最终能带着他所理解的情感,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把课文朗读下来。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好,这堂课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年的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感情诵读:

1、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年的树》这一课(板题),请大家先自由朗读课文,老师一会儿让你们来展示一下。(指名朗读,对能够有感情朗读的进行鼓励。)

2、咱们来换一种读书的方式,老师想找几位同学,分别担任课文之中的角色,“你一言,我一语”,串连着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声音要洪亮,字正腔圆,要带着你对人物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找谁呢?(指名,找同学分别扮演树、鸟儿、树根、大门和小女孩,教师自任旁白。)

二、质疑解疑,精读领悟:【这里是顺承上节课的第三板块。】

1、同学们说,他们刚才读得怎么样?很精彩!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下面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第7至14段,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默读、思考,教师询问,随机梳理问题。)

2、大家都默读完了吗?好,请你把你不懂的问题说给你们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看他们能不能帮助你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

3、大家都探讨地十分热烈,老师也被你们感染了,急不可耐地想听一听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谁先来向我汇报?(指名谈他自己的疑难问题——已经在小组内部解决了的紧接着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仍旧没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即引导、分析和解答。)

4、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有:

⑴那棵树到底是被谁给砍伐掉了呢?

(引导:通过树根的回答可以知晓,树是被伐木人用斧子砍倒了。)

⑵那棵树被砍下来后,运到哪里?又怎么被加工了呢?

(引导:树被运到了山谷,在那里被切成了细条条儿,做成了火柴。)

⑶那被加工成火柴的树的命运最终如何?

(引导:火柴最后是被人们用来点火、照明了,都燃烧殆尽了。)

5、这样看来,树木被加工成为火柴的过程就是:砍伐→锯割→切削→点燃。(板书)一棵曾经是多么美丽的树,就这样被人们给“消灭”了!人们太残忍了!树实在是太可怜了!同样,森林也是这样被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大片大片地砍伐掉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得保护好树木、森林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再向老师汇报。(指名谈看法。)

三、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请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之下,一齐来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教师和同学们齐读。)

2、鸟儿和树是最好的朋友,这大家通过阅读课文就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那么当被人们制作成为火柴的树都燃烧完的时候,鸟儿又为什么面对着灯火来歌唱呢?请你们默读这几段,仔细地思考。(学生默读、思考。)

3、谁来说说你的看法?(指名谈看法。)

(教师强调:鸟儿和树是最好的朋友,拥有最深刻、持久的友谊;鸟儿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和树在去年就已经约定好了——等来年鸟儿还会来对树唱歌,鸟儿为了兑现承诺,所以一定要坚持面对灯火来歌唱。这是多么深刻、美好的友谊!这是多么诚实、坚定的承诺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和别人保持良好、长久的友谊,永远都实现自己曾经说过的承诺!)

4、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想对这个鸟儿说些什么?先思考,再谈谈。

四、布置课外作业:

把你想对鸟儿说的话写下来,作为这节课的作业。

同学们,再见!

教学评估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知道它写的是什么?接着我们仔细地去研究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写的,然后我们可以再去研究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写。加涅所讲的一般认识过程,也适用于阅读教学过程,因为阅读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倒过来,比如说还没弄明白是什么,就先来讨论为什么,那就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阅读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整体——部分——整体”。这也就是我设计这堂课的理论依据。

总起来讲,我按照设计所上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后反思

我的这两节阅读课有一个毛病,就是课堂里的讨论太多。我们常常以为阅读是一种集体活动。其实,阅读是一种个体活动,我们既不能用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也不能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我们不能以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的发言,就代表了全班同学的理解水平,阅读课应该让每一个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另一个方面,阅读不能够只是了解了事实,或者知道故事情节,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定的情感,感受作家塑造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还有,阅读要和思考结合,因为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这是我下一步的实际教学中应该着重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