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5 23:42:33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月教学设计1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

【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

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1)师生交流

(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

(3)3—13小节写了什么呢?

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教师板书:挑战背诗)

(4)14—21小节呢?

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教师板书:谈论月亮)

【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

(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

(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师生交流

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

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让学生有自我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这是阅读的一个最终目的。】

师:同学们,请大家听我读这一句,感受一下,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丝绸;

生:像一颗颗珍珠;

生: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想像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用多种形式去想象。教师在此处作为引导者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是学生、文本互动的“朋友”。】

师:同学们这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这是激发学生内心对文本的自发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赞赏。】

师:你们还像拍摄哪处景色呢?

学生:江两岸,芦荡……美丽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显得朦朦胧胧的,隐隐约约的。

师:理解“隐隐约约”(学生说:看起来感觉不明显,)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生答)

【换词练习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也是拓展知识的一种形式。】

师:在江天交界处都是十分朦胧,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时“黑色的剪影”。还有同学像说吗?(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摄这里景色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把镜头对着江面,对着江两岸,有人把镜头对着填空的吗?

学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详的感觉照下来。

师: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形容月亮,你觉得此时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月亮给我幽静的感觉;很美丽。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

【教师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月光下的“诗意”,体会月光下景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身去体会“美”。】

师:同学们,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详的母亲……想去欣赏那幅美丽的画面吗?(看录像)想看着图,和着音乐读读这段文字吗?

(指名学生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齐读)

【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让文字流动起来,流入学生心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3—13小节就描写了那幅情景,他们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1)学生自读

(2)学生说,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些,12小节还有两个省略号呢。

(3)迷人的月亮不仅陶醉了我们,还陶醉了古代诗人的情丝,读读这些古诗,体会一下这些诗人当时的心境、怎样的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4)电脑出示文中的带有月亮的古诗

(5)学生自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梦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乡)

每首古诗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情丝,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些古诗,齐读之(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这是知识的延伸,也让学生了解到“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

【探究:我们是要了解古诗、诗人?还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节都是描写这个场面的,分角色读读课文。(三个人)

请同学推荐班级中读书最好的男女生(学生读)

(7)从12节中能够看出他们背诵了不止这些古诗,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说:“多如繁星”

师:你觉得他们还会吟诵哪些带有“月亮”的古诗呢?

学生背,教师点评。

【教师让学生学会去阅读,也就是要仔细阅读,挖掘内心所包含的内容,这同样是拓展、延伸。】

4。师:只要你留心搜集,写月亮的 ……此处隐藏26783个字……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