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落日》教学设计共19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亚落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11、在这么美的地方看落日——真有诗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把“落日”比作了什么?(出示)
2、交流:像孩童像大红灯笼像跳水员(出示)
3、请同学们再自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太阳滑落的过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太阳比作“顽皮的孩童”?又为什么能比作“大红灯笼”?太阳和“跳水员”又有什么相似之处?联系上下文,再动动脑筋,也可以找同学商量商量。
(孩童)
生:孩童玩了一天身上很脏,回家之前要拍拍身上的灰尘,而此时的太阳也正“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它们很相似。
生:我还有补充。此时的太阳是“红扑扑”的,而玩了一天的孩童脸也胀得通红,所以能这么比。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童?(快乐、顽皮、可爱、活泼、充满生机)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大红灯笼)
(1)慢慢滑落的太阳“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是因为灯笼外面都有一个罩子,光芒也不是很强。
(2)灯笼是人提着的,晚上一般只见灯笼不见人,就像太阳一样悬着,有时没拿稳还会上下抖动,和太阳在海面上跳动有些相似。
(3)大红灯笼的颜色很美,过年的时候都要高高挂起大红灯笼。它代表着吉祥。
(4)大海都被大红灯笼辉映得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这句话把大海当作人来写,醉醺醺地,有人的动作神态。
比较2处语句:
1、(用比喻的手法……)
2、(指名读)请注意文中带点的字,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字,有什么不一样?
(1)我想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区分“悬”与“浮”的差别。(指着简笔图解释)
“悬”是说明太阳没有靠近海面,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而“浮”说明太阳下面的边缘已接触到海平面。“悬”还表明这轮太阳置于天与海之间,无所依托,静静地悠闲地停泊在半空中。
(2)“下沉”显得很有力量,慢慢地压下来,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与力量。“下落”显得速度很快,“刷”地一下就下来了。夕阳落下去是有个过程的。“下沉”比“下落”更准确,更有力量。
(3)“挨”是靠的意思,若即若离;“碰”表示太阳与海面完全接触。“挨”让人感到亲密,“碰”让人觉得生硬。如果换用“碰”字,我似乎还听到了“轰”的声音,而太阳落下去的过程是静静的,毫无声息的。
师:同学们的分析得真深刻,体验得很到位。这就是作者用词巧妙之处,每用一词都是十分讲究。给读者以无限的品味与咀嚼的空间。结合刚才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刚才几位同学的解释很合理,可是我不懂太阳滑落应该是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会停住,又会“蹦跳”?
(这涉及到一定的科学常识。我知道因为海面上水汽很多,太阳光透过水汽就发生了折射,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成了太阳的顽皮。)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吧。(齐读)
(跳水员)
(1)把太阳比作跳水员,因为三亚三面都是海就像是一个跳水池。
(2)我来补充,中国跳水员的技术是很高超的,特别是他们的压水花技术独步天下,他们跳水时姿势是很优美的,入水时水花很小甚至没有水花。而太阳入水时也是“消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他们很相似。
(3)跳水员起跳时先要在跳板上做一个弹跳,这和太阳的“蹦跳”很相似。
(见书)
为什么同一个太阳能比作三样不同的东西?
(太阳滑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同时候的太阳的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能比作这三样不同的东西。)
作者在写夕阳滑落之时的情景时还写了怎样看落日的,找出文中的语句?
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这样美的景色,我们好像无法找到比书上更美的语句来赞美,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这句话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我们在一起读。
五、感悟作者的写法:
1、比喻
2、拟人
这就是()的落日!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去三亚看一看。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2一、激情导课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亚落日》,请大家齐读课题。
2、(出示三亚风光图)上节课,咱们已经领略了三亚这座城市的美丽风光,谁愿意用自己的话为大家介绍?
过渡:三亚不仅蓝天美,大海美,那里落日的景象更是美妙绝伦,请欣赏这组照片。
二、民主导学
1、(出示一组落日图)三亚落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亲眼看到三亚落日的作者,又是如何描绘这番美景的?这就是咱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大家先看看老师的温馨提示。
3、(幻灯出示任务一)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一:
快速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
1、想: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2、写:你最喜欢日落的哪种样子?在相关句子旁写出你的感受。
3、谈: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4、交流
(1)像孩童指导读出顽皮、快乐引导抓住动作、神态、色彩几方面写。
引读: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2)像大红灯笼相机指导从文中找出“温和”的近义词“柔和”
引读: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3)像跳水员抓住关键词体会跳水员技术的高超从“悄无声息”感受应轻声读这一片段。
引读: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过渡:这么美的三亚落日,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5、出示任务二,学生自学。
任务二: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写日落的变化过程的语句。
2、试着用“夕阳先……然后……再……最后……”简单描述日落的变化过程。
6、学生交流。
7、第4自然段除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有不少拟人句,大家找找看。
(1)相机理解“醉醺醺”(联系课文内容)、“硕大无比”(联系生活实际、查工具书)的意思。
(2)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温和”、 “醉醺醺” 、“硕大无比”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8、练习:改写比喻句和拟人句
(1)师: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 ……此处隐藏30762个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课件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
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齐读这一句。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课件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
齐读第五自然段。
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配乐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三亚落日
滑落前→像孩童
滑落时→像灯笼
↘像饱饮了酒
真有诗意美妙绝伦像跳水员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19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
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
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
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