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27 08:46:23
(热)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5篇

(热)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

因为六年级面临着毕业,他们的美术课的内容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在安排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时,加入了大量的欣赏课作为补充,希望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因为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情的感染与美的感受。它们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引起情感上的激动,并从中发现美、体会美、享受美,而这种对美的敏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让他们在美术课上也有惊奇的发现,难忘的回忆,能够落着东西,得到启示。

我抱着一系列的美好想法走进课堂,第一次的'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上的很成功,我们由书中的画家拉斐尔为起点,像语文课分析人物性格那样我问他们:画如其人,猜一猜这位画家是男性还是女性,由此问引出的讨论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感受到了拉斐尔的柔美画风,谈到他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在此之后的各种风格的画家及代表作。说不上全面,但我力求每一位画家能够凭他生平两三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我高兴的看到,一些本来对美术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也在认真的听,一些有兴趣的同学更是津津乐道。

我很开心。于是想要复制粘贴这种方法去教学。

第二次,上的欣赏课是国画基础,这次介绍了中国画家齐白石,我是很喜欢齐老先生的作品,可能个人的情绪带的太多了,学生反映一般,我就觉得有种失落感,而且有的学生还拿画开起了玩笑,我其实并不愿意让纪律问题太多影响一节欣赏课的气氛,我觉得时间有限,就忽视了告诉学生欣赏课的要求,结果学生状态并不是很理想。

事后想来,大人有时候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吧,小孩子感兴趣的确实是那些有意思的事,有时候一幅作品太美了他们会觉得高高在上,所以我还要花时间同他们聊天,将理论的东西转变成现实,联系他们的生活,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一成不变看来真的不行,就好像我每次看一幅画的时候,感受都不相同,所以我也不能每次把同一种感受带给孩子们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2

《花地毯》这一课是一节很贴近生活的课,试着从身边的地毯、窗帘、餐桌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图形的魅力所在。

一上课,我随便摆了几个方块,学生都发现了这样摆不好看,这时候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摆一个他们认为好看的图形。上学期和他们学习了各种形状,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块摆出各种好看的图形,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为什么这样漂亮?这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案,并总结出重复、色彩对比的效果。

这节课我让学生们用笔绘制的花地毯,看到他们的作业,大部分都是很令人满意的,有方形的、圆形的、鲜艳的色彩,形状各异的图案,有些还画了各种花边,但也有不足之处,很多同学都是用了我举的例子,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满意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上课我所讲的指示并将知识运用到他们的绘画中,画面色彩丰富,内容也多姿多彩,都很好的利用了画面。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3

刮画这一课的课前准备很重要,需要准备一些小工具。为了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准备活动,我先展示了范作,然后说:“你们知道吗?不用笔也能画画。”孩子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再布置准备所要工具。教师只是说请同学们准备一些象木棒、牙签之类的,能够在纸上画出痕迹的小工具。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时带来了小梳子、毛衣针、等各式各样的小工具,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课堂上,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刮画作品后都非常激动,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跃跃欲试。此时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小工具在纸上会出现什么不同效果?那种工具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工具的粗细不同,刮出线条的粗细就不同;利用牙签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此时教师对孩子们的探究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小组成员谈一谈探究过程,演示探究结果。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的探究,引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4

人的思维活动不能凭空产生,适宜的环境,对思维活动的产生有着明显的刺激作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二年级美术教材——19课《过春节》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我以“过年了”为主题,进行情境创设。课前,我在教室中贴上对联、年画、窗花,黑板左右贴上对联,上方挂上挂签,中间倒着贴两个“福”字,正中间为课题——“过春节”。整个教室充满了喜庆的气息。

一、利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走进教室,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一声惊叹:“真漂亮”。这样简单的布置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带着丰富的、激动的感情色彩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我及时引导:“过年了,你的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互相拜年问候吧!”简单的谈话和活动,使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他们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大胆的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个性的形成。

二、利用情境,加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

不同的地区过春节有不同的`风俗。结合录像欣赏,充分利用教室布置,引导、感受北方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色彩鲜艳、寓意丰富的年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倒贴的“福”字寓意“福气、福运已到”;红色的对联、窗花、灯笼表示吉祥、富贵。使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激发表达自己美好祝愿的强烈愿望。

三、利用情境,激发表现欲望

学生用自绘的年画,自制的灯笼、拉花等将教师布置的五彩缤纷。在他们自我赏析的同时,我播放了一段人们用不同形式欢庆春节的录像。孩子们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也不自觉的跟着节奏哼着、扭着。我及时的建议:同学们在音乐中拿起道具扭起来。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拿扇子、有的拿彩带,尽情的扭了起来,充分的感受过年的喜庆与热闹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完整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参与发现知识的主动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美术 ……此处隐藏12447个字……老师留给的绘画内容。

总之,社会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要想与时俱进必须不断的反思过去,从中发现优点进行总结应用。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4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受现实空间、时间的限制。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展开想象,放飞心灵,表现生活、超越生活、追求新、奇、特、异,用写实、夸张、变形、装饰、拟人等手法表现自我感受。作为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乃至创新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被打破而生气,更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或许,这种“意外”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只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契机进而因势利导并因材施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吃虫草》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 “吃虫草”猎食的三大法宝:形状、气味和色彩,进而启发同学们想象:假如你是未来的一名生物学家,你培育出了一种新型吃虫草,专门帮助农民消除农作物中的害虫,以解决现在农作物农药残留过高的“食品安全问题”,请画出你精心培养的“吃虫草”的模样,并且介绍它的“猎食绝招”。同学们在作业中表现的“吃虫草”形象新奇而又别出心裁,在作业展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有的“吃虫草”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来引诱害虫,有的会喷出五彩的烟雾来吸引害虫……想象训练的开展,形式可多种多样,一件具体的实物能引出联想,一个抽象的图形也能做出具体形象想象的练习,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启发大脑展开想象,一段悠扬的音乐也能引出无尽的遐想……当教师面对孩子们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时,不要急于判断对错,要学会耐心倾听,这可能就是一次想象训练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积极维护学生的“异想天开”,通过看、听、说、画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5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美术课,学习《画自己》。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让学生对着镜子运用常见的绘画工具,画自己,并对发型、服饰加入一些创新的装饰美化,完成一幅自画像。那么强调学生掌握的无非只是关于自画像这一概念,以及对脸的造型、表情如何加以表现的指导。教学目标只停留在如何画好肖像的技术层面上。狭窄的学科教学的理解难以激起学生对生命、对理想、对家庭、对生活方式的思索与感悟,也缺乏交流与分享。如果这样授课,我们的美术课将又一次被介定为图画课的行列,这与在把美术课程看作是“具有人文性质” 的美术新课程中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从本教材的内容而言,本人认为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展望,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理想、家庭以及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的思索,提高人文素养,定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于是我对这节课作了新的定位。

走进教室,就看见很多学生已经对着事先准备好的镜子左顾右盼,有几个甚至还做着鬼脸。我没有像原先那样进行常规的课前问候,而是直接进入了教学。

师:现在你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是这样的童真可爱,可如果60年、70年80年以后,镜子中的你们将会是怎样呢?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出乎孩子们的预料,教室里顿时沉默了。孩子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又看着镜子。)

生:“那时我已经很老了”一个学生突然大声的嚷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另一个学生说“我满脸都是皱纹了,额头上还有火车轨道。”

“我头发全白了,还掉了很多,而且还要拄拐杖。”

“我牙齿也掉了,嘴巴也瘪了,像我奶奶一样。”说完,他还学着他奶奶瘪嘴的样子,逗的同学们哄堂大笑。

……

师:刚才大家都说了年纪和外貌的变化,可你在这么多年中,你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生:“老师,我先要读完大学,然后还想读研究生,我爸爸就是研究生。”

“我也先读书,然后就工作了。”

师: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工作,可你想做什么呢?医生?律师?还是别的?

生:老师,我要做个服装设计师,我妈妈很喜欢漂亮的衣服的,我以后要自己设计漂亮的衣服打扮妈妈。

“老师,我要像你一样,做个艺术家,既会画画,又会写书法。”

……

此时教室中掀起了一个讨论与发表见解的高潮,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这场讨论中。有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律师的,也有要成为教师、建筑师、舞蹈家、电脑专家的……孩子们说着自己的理想与对未来的梦想,体味着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此时我眼角的余光扫到了一直坐在角落里的李×—— 一个长期寄居在亲戚家,在课堂上始终默然,从不主动参与的学生。只见她涨红了脸,看着同学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也曾是一个沉默的人,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鼓励与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的巨大的自信,我要让它成为一个契机。于是,我迅速地走到她身边,微笑地看着她。

师:李×,老师也想听听你的。

她的脸更红了,可还是听到了她说的话

“我要做个好妈妈,有许多的孩子,好好地对我的孩子,让他们很快乐。我觉得福利院的孩子就很可怜。我还要做个玩具家,造很多好玩的玩具,给大家一起玩。我现在的玩具一点儿也不好玩。”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心灵的震颤和感动。是呀,这就是艺术的魔力,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允许广阔的想象,在创作的同时,让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们深入到艺术的创造之中去,就生出了发自内在的事半功倍的奇效。让蛰伏内心的翅膀舒展开来,让成功的霞光照亮漆黑的眸子,让最初的成功体验烙在心扉的玄关——童年的珍藏,在漫长的岁月中香飘一路。

在接下来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对着镜子观察着自己的脸庞,迅速地画下轮廓,然后是长久的沉默。除了绘画的基本技巧之外,他们再一次地思考年纪和衰老,再一次地思考自己的一生将怎样度过:做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和职业对自己将有怎样的影响。在生命的这头,眺望生命的那头,从郁郁葱葱到黄叶遍地……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和学生同等的融入到情景中去。带领学生积极的融入课堂氛围,介入教学交流过程。学会交流、分享,体验和感悟生命,放飞梦想的翅膀。整个教学环节仿佛让学生只是在思索自己的生命、理想,美术课的传统特点很难,体现。但是学生的反映告诉我,这是一堂真正的牵引学生思绪飞翔的美术课。在对老年外貌的想象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对周围老人的生活、外貌、神态、表情进行了积极地记忆模仿、甚至与想象、创造。在对职业、人生的展望中,学生又感受着交流与分享的快乐,体味着成功的喜悦。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不仅仅是画画这一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在充分地接受着人文精神的熏陶和灵感的激荡。最后要求学生画“老年的我”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潜能。学生始终积极地投入在情景中,我想可能就是本课的魅力所在吧!

《(热)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