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27 06:54:23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5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地球爷爷的`手》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桃子熟了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运用这样两条规律,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1)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2)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喜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于是,我就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启发他们架设并建构新知的平台。再加上教师巧妙的“强调”使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注意这个平时没留意的细节,并以此为切人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此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而在设计本堂课的同时,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如果在一堂课中将识字和阅读两不误。任何老师在上公开课时,都不想把精彩的部分省略,可那样就会使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堂中就没什么重点可言,都是轻描淡写地过过场。后来经教研员指点,我才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根据新课标规定:小学低年级语文重点是识字,而本堂课,我却把重点放在了阅读部分,淡化了识字教学,并且识字的手段也太单一。因我舍不得放弃任何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得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太多,以致课堂时间匆忙,每个环节落实得不扎实,最后连学生写字的时间都没有,写字教学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偏偏没了。这节课后,让我明白,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最后只会都落得一场空,要舍得放弃,教学必有得失,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教学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和组织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并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境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

对捕捞开放日前一个夜晚发生的事情,我主要抓住问题,如:1、找出描述“我”心境变化的词语2、找出描述爸爸神态的句子等。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到“我”对大鲈鱼的喜爱,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之难。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地找到句子,能体会到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但不能体会到这种严格其实就是一种爱。直到我问学生:“父亲难道不爱我吗?他忍心夺走我的高兴欢乐和依依不舍吗?”就势把课文的引到了“启示”部分。

二、对“启示”部分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生活中诱惑人的“鱼”后,我让学生找出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很快找出: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生齐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结合课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从课文到生活实际层层深入,这样,“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就很容易了。

课文讲完后,我认为还有两点做的不好:

一、没有学会等待

“对钓鱼这件事的理解”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鲈鱼”这个诱惑,在应对诱惑的时候,艰难的做出了决定。我只顾自我教学进度,没有等学生细思量,就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能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我轻描淡写就过去了。

二、前后衔接不够恰当

还是上边所谈的环节,如果我能及时总结引导出这个“诱惑”,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时候“鲈鱼”就是一种诱惑,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之后,问学生:“假如父亲没管他,这次作者受不了诱惑会怎样做?”“这样做之后,他长大在遇到这样的诱惑会选道德这方面吗?”这样再理解父亲严厉就是一种爱就很容易了。

当然,教学就是一种遗憾的美,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值得需要深究的问题,由于时间自我急于要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处理好,期望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前些天,我在备《散落的钞票》这篇课文时,忽然发现这篇文章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一篇很好的范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我应该把课文的写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以致用。于是,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因此我对这篇课文反复推敲,预设教学环节,决定以“启发学生质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古人云:“学贵于疑,有疑则进。”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质疑问难,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质疑。在教学《散落的钞票》第二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的学习也感悟到了众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写法时,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情,而开头要写我和立明逛书店和地铁站的情况呢?”听到这一问题,我喜出望外。马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开始认为是在介绍我和立明,不让“我们”出现的太突然,写地铁站只是为了交代地址,对于这样的答案我当然不满意,于是,我加以引导,问道:“地铁站写了些什么内容呢?”学生通过朗读恍然大悟:“地铁站人多才会拥挤,才会将钱挤出来而不被失主发现,也和文章开头的国庆长假吻合起来了。”学生了解到这个问题,但并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继续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想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学生终于找到了关键句子“我想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我赶紧接过说:“是啊,他们的确很需要钱哪,可他们却能这样——不贪钱,拾金不昧。”学生对文章的写法也有了 ……此处隐藏10477个字……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茶的改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像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有价值、有尊严;流淌着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自主性—学生们能正常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的主动学习;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支持;察觉—学生是机灵又富裕创建的,他们知道身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围的人群的思想与情感。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结合自身教学方式以及专家的教育指导,感受深刻。

一、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语文教学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宗旨在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的,也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

授业、解惑”的地位相对力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

当前课程改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明确指出在教学进程中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说明教育技术应用不仅仅是传述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技术应用背后更为关键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也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改变某些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控制方式。

二、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调整小学语文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开放型语文教育教学新模式,并建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过去单纯笔试和一卷定优劣的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能全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习成长

的主动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能读书、自思自悟代替教师的全程指导、一味讲问、指令教授;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教学行为,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每一个教育对象的个性都健康发展、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三、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语文教师如何应对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在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2、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综合型教师,要求教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3、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角色。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知识传授者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4、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

四、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论下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

语文教学就像线一样把学习理论、学习方法与其他课程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强调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并使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其操作过程如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制定出教学目标,设计

出教学任务,将任务呈现给学生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确定要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完新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疑难解答。另外,通过同学的结对交流、学习讨论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要不断反思,最后,对任务作出评价和反思。

五、教师对语文课改的思考

1、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语文教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为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立足学生主动、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此外,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科学教育也应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人格。

3、体现课程综合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课程综合化不是各分科课程的简单组合,更不能不顾教育实际为综合而综合,课程综合化的强度和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验,课程综合化在我国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过程。

可以预见,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将有利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

“以德育人是根本”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创新的今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其教学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温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黄山的四绝,《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其中的一绝——怪石,它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四种奇石。学习课文时,我选择的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然后指名为大家讲一讲自己读到的,没有讲到的再由别的'学生补充,由老师总结,最后在小组中当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那块奇石。当然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所以为朗读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块块本是无生命的石头在学生的出色朗读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当我们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惊叹与折服时,便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我们似乎不是在欣赏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对课文有更强的探知欲,在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黄山的一些图片,特别是黄山的“四绝”,再把自己在黄山看到的秀丽风景讲给学生听,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产生了对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课文的强烈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