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7-05 21:50:23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大班的孩子在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更多的需要创意与审美的培养。风姐姐是我创想出来的一个虚拟的人物,通过小熊笨笨提供的音乐,孩子们对她有了一个听觉上的想象空间,从而在脑袋里慢慢产生出最贴近自身想象的风姐姐形象。对,那就是风姐姐!一千个孩子心中有一千个风姐姐的形象。

[设计理念]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并指出中班幼儿需达到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目标预设]

1、通过聆听音乐中的转折,用画笔表达其中包含的艺术情感。

2、尝试用点、线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灵活运用颜色表现艺术的美感。

3、激发绘画创作的情趣,产生对风姐姐友好的情谊。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颜料盘、画笔若干、音乐卡农、小熊玩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风姐姐的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谁呀?(出示小熊玩偶)

2、教师模仿小熊笨笨的语气:大家好,我是笨笨,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喜欢我吗?

前不久,我遇到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是风姐姐,风姐姐好美呀!你们想知道她有多美吗?

3、教师尽力表现笨笨想描述风姐姐却没有语言表达的笨拙:她特别美,就像……特别……哎呀,怎么说呢,我带来了一段风姐姐的声音,请你们想象一下风姐姐的形象,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受一下吧!

(评析:开始的导入环节,以小熊笨笨的口吻提出风姐姐的存在,幼儿立马就对风姐姐的样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他们的小脑袋中一下子就可以勾勒出风姐姐的模样来,也为后续的活动起了良好的开端。)

二,通过聆听音乐中的转折,用画笔表达其中包含的艺术情感。

1、播放卡农(播放前提示幼儿仔细、安静地聆听)

2、师:你觉得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

3、教师拿出三幅不同的画作(都是用点、线元素构造而成),提问:你们觉得音乐中表现的风姐姐更像这三幅画中的哪一幅?为什么呀?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5、师:我们来看看这三幅图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用点和线绘画而成。

(评析:展示由音乐衍生出来的画作,不仅让幼儿对此类作画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并且充满了新奇,在音乐的曲折中寻找绘画的差异,感受转折带来的画笔中颜色、形状的表现,对于之后的幼儿自由创作奠定了已知经验的基础。)

三,尝试用点、线进行绘画创作表现,灵活运用颜色表现艺术的美感。

1、师:那么马上我们就要请小朋友们在听了笨笨给我们的音乐之后,尝试着画画我们心中的风姐姐,看看到底风姐姐跟哪位小朋友心里想的是最接近的。(强调要求用点、线构造绘画)

2、幼儿分组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中班幼儿还没有接触过绘画桥,在为自己家乡设计桥的过程中,幼儿自己确定绘画何种桥,把观察或想象的大桥用自己的画笔绘画出来,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介绍作品中教师肯定了幼儿作品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评价。)

四,激发绘画创作的情趣,产生对西米拉国家友好的向往。

1、结束绘画,展示幼儿画作,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绘画作品。

2、模仿笨笨的语气:小朋友们都太棒啦,嘿嘿,比笨笨强多啦。其实呀,你们画的都跟风姐姐很像。风姐姐住在西米拉国。西米拉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那里有悦耳的鸟叫,芬芳的花香,还有偷偷藏坚果吃的小松鼠,那里的小朋友们团结友爱,天真可爱。你们想去做客吗?

那就坐上小火车,跟笨笨我一起去看看风姐姐吧!

(评析:本环节中,幼儿进行了自由绘画创作,他们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跌宕起伏的转折,从而在创作中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新颖的绘画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兴致勃勃,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大空间去自由创新。)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一定顺序将数量为“5”的物品分成两份,并能用简单符号记录自己分物品的所有结果。

2、初步尝试将分合式转化为加法算式。

3、能积极地参与分南瓜操作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2—5;小猫、小熊的头像卡片;5个南瓜;数卡1-5两套;空白加法算式卡4条;火车一列、空白加法算式卡一条。

学具:黄色雪花片每组一盒,操作盒每人一个,记录纸每人一张,铅笔。幼儿活动材料《双色火车》

活动过程:

一、 游戏“碰球”。师出示数卡2—5,请幼儿看数卡玩碰球游戏。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碰球的游戏,你们的球和老师的球合起来要刚好是我卡片上的数字宝宝。

1、教师跟所有幼儿一起玩游戏数次。

师:我先请所有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x球)

2、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与幼儿玩游戏数次。

二、分南瓜

1、教师出示5个南瓜,小猫、小熊。

师:小兔家菜地里的南瓜成熟了,它用它的小火车运来了5个南瓜,想分给它的好朋友小猫和小熊。

师:那我们小朋友想想看小兔会怎么分呢?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你是按什么方法分的呢?

2、教师请所有幼儿自己尝试分南瓜并用符号记录结果。

师:我一会儿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盒子,上面有小猫、小熊的头像,再拿5个小雪花片当作南瓜,你先来分分看,选一种简单的符号把结果记录在这张纸上。要求按一定顺序分,而且记录的.每一种分法是不一样的。

(操作结束后请幼儿收拾操作材料)

3、教师用幻灯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并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1)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

(2)比较不同的分法,请幼儿说说哪种分法好?为什么?(说出其中记录的规律,一边的数量是一个一个地多起来,另一边是一个一个地少下去)

4、教师用自己的操作纸展 ……此处隐藏4153个字……呢?”地嗖头医生处境很危险,你心里在想什么?

(2)别急,地嗖头医生自有办法,他拿出了一个大罐子说,…………读到这儿,你觉得地嗖头医生害怕了吗?(非常地镇定,胸有成竹,)看来他真的有好办法。

(3)狐狸信以为真,满口答应试一下独门秘方,地嗖头医生说:“----”狐狸心里想:“-----------”你们看地嗖头医生提着装满神秘药水的小桶----------一边做一边快乐地哼着歌,他在高兴什么呢?狐狸看上去也很愉快,他心里在想什么?

(4)一会儿全涂好了,地嗖头医生走出来告诉狐狸-------聪明的小朋友,现在你知道地嗖头医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了吧,他涂的是什么?怪不得地嗖头夫妇敢帮狐狸把牙治到底,让我们为地嗖头医生想出的好办法鼓鼓掌。

(5)再来看看狡猾的狐狸,他呆住了,他看看----又看看----只好咬着牙说-----然后-------地嗖头医生和他太太竟然从“狐口”逃生了,--------,他们为什么能从狐口逃生,没被狐狸吃掉呢?

5、交流读后感受

我们终于为地嗖头夫妇松了一口气,故事到此也结束了。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牙医地嗖头吗?为什么喜欢他呢?你还想对狐狸说些什么?

三、认识作者

这个有趣的故事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威廉。史塔克写的,插图也是他画的。故事还曾获得美国纽伯瑞文学奖,下节课我们阅读威廉。史塔克写的另一个绘本故事----《驴小弟变石头》。

四、作业超市

课后请小朋友从作业超市中任选一样高质量地完成。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7个红色圆片、2个白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新授

832;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833;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834;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7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并在即兴创编歌词及模仿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学习演奏打击乐器。

2、培养幼儿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参加劳动(如抬桌子、搬小椅子、擦桌椅、橱柜等)。

2、人手一件乐器(碰铃、铃鼓、沙球等),操作图《加油干》一张

3、大鼓一个(或钹)。

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理发店。

2、观看操作卡片画面,感知劳动性质的音乐。

(1)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2)学唱歌曲“加油干”,并在会唱歌的基础上,为歌曲第5—7小节创编歌词。“我们 大家 |抬桌子呀 抬桌子呀 |抬桌子|”等。引导幼儿把做过的劳动动作编到歌曲中去。“嗬嗨”要唱得有力,以表示用劲干活。

(3)创编动作。

让幼儿听辩这首歌什么地方唱得慢?什么地方唱得快?(慢的地方表示在用力劳动;快的地方表示劳动很快乐。)

慢的部分(1—4、8—9小节)启发幼儿根据所编的劳动内容,做相应的劳动动作。

快的部分(5—7小节)用拍手等表示劳动快乐。

“嗬嘿”表示很用劲,可启发幼儿边喊“嗬嘿”,边跺脚或边擦汗等。

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不同的劳动中的动作。

3、学习打击乐。

(1)全体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用合拍的拍手(* *|)表示干活,较快地拍手(** **|)表示劳动的快乐,边拍手边跺脚边喊“嗬嘿”表示很用劲。

(2)在全体动作熟练的基础上,看指挥做分声部动作。老师的手指到哪边,哪边的幼儿就随音乐拍手。“嗬嘿”时全体幼儿一起拍手、跺脚、喊“嗬嘿”。

(3)注意让幼儿听听好前奏,认真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在节奏较快的部分,要敲的轻些。

(4)在“嗬嘿”处增加大鼓或钹,以表示有力。

在活动开始处,可以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革命老区,八路军和老百姓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干得热火朝天,劳动的场面非常热烈。然后再引出课题欣赏音乐,这样孩子们对音乐就有了一种亲切感,对音乐理解得也非常快。

活动反思:

结合实际,让幼儿有劳动的亲身感受,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还是比较强的,能够创编出各种动作,能根据音乐的快慢创编出不同的动作。如钱自勤说用拍肩来表示慢的音乐,用跺脚来表示快的'音乐;还用拍腿和拍手表示慢和快的音乐……

总之孩子们说出了许多他们的感受,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幼儿对打击乐器的操作很感兴趣,孩子们个个全身心投入活动中。

但由于使用的不多,而操作不是很熟练,部分幼儿的节奏掌握的不够好,特别是操作沙球的幼儿,节奏不能很好掌握,后调换了两次都是这种情况,看来对沙球的使用还需加强,如在区域活动中加强练习等。另外由于音乐比较快,所以八分音符的节奏没有练习,幼儿全部操作的四分音符练习。整体效果比较好,以后打击乐活动要多进行。

《【精选】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