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观后感

时间:2025-08-05 16:14:30
《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观后感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凡达》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阿凡达》观后感1

从大的方面来说,《阿凡达》对于剧情冲突的设定,是简单的正邪对立、非黑即白;而在每一阵营内部,也欠缺多样性,彷佛两块铁板在那相互碰撞,阳刚的氛围是有了,但稍微有些傻气。此外,这样一种简单对立关系的最大不良后果,是角色形象的单一。本来我以为在人类雇佣军这一方,应当是有不同意见的,特别是军事指挥官和行政首脑之间,其想法应当有细微区别才是,那样会使故事与人物都更立体化,可惜没有。作为一个整体,人类似乎是坏人,Navi人都是好人,坏人中的好人(主角和他的朋友们)的作为也是常见的典型;而且,每一个角色群,他们的想法都是单一的……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再“萝卜丝特”,也是老老实实、循规蹈矩的“萝卜丝特”;大家不妨想想:权老实再强壮,能敌得过未央生的俊俏风流么?所谓“神作”,是千万不能老实的(有不知“权老实”、“未央生”为何方人氏者,请致电小学语文老师强烈要求补课)。

“神作”的帽子很大、却很简单,不掰开了细说,是难以下结论的。以上说的都是“必要条件”,不具备铁定成不了“神作”;但是反过来,即使必要条件全具备了,那还得看电影整体以及各方方面面执行得如何,才能充分地下结论。

就电影故事而言,想必大伙都知道了,《阿凡达》的故事比较简单,也一点都不深刻。说白了,影片情节在大的层面上是太空版的'殖民与反殖民斗争,在个体层次上则是一个跨越种族的爱情故事,都没啥新鲜的。但是,这种设定对电影而言是“萝卜丝特”的——换句话说——是足以支撑起电影叙事需要的。直观地说,一个“萝卜丝特”的故事给人的感受有二:一,既靠得住又不牵强。《阿凡达》的情节设定,基本上没有让人觉得荒诞或者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像那种在其他大片中常见的“危险总是追着主角走、但总是差一步”的情形基本没有。我一向比较佩服卡梅隆玩弄桥段的能力:他总是能将一些本来是俗套的东西,调度得让观众感觉“本应该如此”,这就是“萝卜丝特”的真谛;另外,影片故事“萝卜丝特”与否,还可从编导钩织情节背后的诚意与努力来略窥一斑。一般而言,从“诚意”来看影片的质量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没有哪个片方会在宣传时强调自己“没有诚意”。这里关键得看“人”,电影制作“人”里的核心是导演,导演实沉了,这电影的故事也“虚”不到哪去。向来崇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卡梅隆,绝对是好莱坞最“实在”的导演之一,再加上长达十年的打磨,包括对整个潘多拉世界的设定,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营养”,《阿凡达》这个“孩子”想不强壮都难。

但是,一个“强壮”的、能担当得起整部电影架构的孩子,未必是顾盼生辉、富有魅力的孩子;而在个人的字典里,“神采”才是一个能达到“神作”级别的电影故事所具备的充要条件。《阿凡达》的故事,尤其是中间部分对于潘多拉星球地貌生态、以及Navi土著文明的展现,完美地弥补了通常大片第二幕比较沉闷无聊的缺陷,使得整部电影感觉非常紧凑,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也似乎过得特别快;不过,这个故事最终还是流于常规,因为可预期的转折与结果而缺乏惊喜,无法带给人新鲜的感触。

《阿凡达》观后感2

《阿凡达》这部电影起初我对它没有什么兴趣,我甚至也不清楚它到底是怎样火起来的。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对这部影片已经完全改观。

故事发生在2154年,故事从地球开始,主人公杰克是一个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对于他来说此时的他已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去战斗,他觉得自己每天活的就像是一幅行尸走肉。因此他对被派遣去潘多拉星球的采矿公司工作欣然接受。

潘多拉星球有着人类需要的矿物元素,人类不远万里的来到这里,目的就是为了夺取矿物元素发展自己的能源事业。但是资源丰富的潘多拉星球却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这里的一种与人类不同的种族--蓝色类人生物纳威族。纳威族人非常不喜欢人类来到自己的星球拓荒,也不喜欢人类为了采取矿材把自己的家园弄的伤痕累累。

人类为了能够在这个星球上继续呆下去,他们决定克隆制造一个纳威人,他们利用人类的DNA和纳威人的DNA结合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克隆纳威人。这个克隆纳威人可以让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成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操纵这个纳威人。DNA必须符合才可以,然而因为机缘巧合杰克符合,所以它变成了这具纳威人的操纵者。杰克很高兴,因为这意识着他可以行走了,尽管是以纳威人的方式行走。

当他附身于纳威人身后,他是那样的喜悦。他兴奋的跑着跳着,欢呼着雀跃着,他又可以走了,这是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啊!当他看到潘多拉星球的景色,那种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各种各样的神奇事物,让他感到很神奇。但,不久他却意识到了危险,一只潘多拉星球的圣兽与他碰上了,很不巧他在逃命的过程中与队友失去了联系,当他以为他就要完了的时候,有人救了他。救他的是纳威族的公主,他从她那获取了好多关于这个星球的信息。她带他回到了族里,他于一切都相处的非常好,仿佛这是最幸福的时光。

然而人类的掠夺而却没有终止,战争即将来临,杰克意识到他必须要做出抉择,是帮助自己的'同伴还是帮助纳威人?而在这里的这段时间纳威公主改变了他许多,他渐渐的意识到人类的侵略是多么的不应该,最终他决定他要帮助纳威人一起对付人类。尽管他知道前路是多么的凶险,尽管他知道他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可是他无悔,他为的是他有这深厚感情的潘多拉星球,为的是纳威族人,为的是他深爱的纳威族公主……

人类为了利益开始了无止境的战争,即过种种困难,杰克取得了纳威族人的信任,与他们并肩战斗。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而杰克永久的留在了潘多拉星球。

其实我一直很欣赏导演卡梅隆,当年的《泰塔尼克号》使人震惊,令无数人感叹,又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现在的《阿凡达》也不负重望,又成为了另外的一部经典之作。

整部影片充斥着对人性贪婪的那一面的批判,折射出人性阴暗的一面,但是还好人类有像杰克那样的好人存在,人性还没有完全被泯灭。为什么,人类一缺少什么东西想到的全是去掠夺去侵占,这种行为跟强盗有什么两样?一场战争,换来的不过是两败俱伤,命、利、财,为何要看的那么重。真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不要去想那么多,简单的美好的度过每一天,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阿凡达》观后感3

潘多拉,在地球语言里,意味着魔女的盒子。老卡用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意味着不幸的潘多拉命名一个只存在于魔幻想象中的外星球,感觉另有深意!

多数人类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把所有自己不能理解的,无法用所谓科学来解释的事物都给予妖魔化,甚至诋毁,消灭,他们只会有眼睛看,不会用心和世界交流。 ……此处隐藏10637个字……她,阿凡达又请求她收留他一夜,她把阿凡达带到了她的家—一棵古老的心灵树。土着居民的`王后抽出一把刀刺进阿凡达的肉里,尝了他的几滴血,问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阿凡达说他是来学习的,王后想了想同意了。国王让他的女儿--这个女土着居民教他学习他们的语言,过了几个月,阿凡达终于学会了骑马的恐龙,还学会了心灵沟通。女土着居民给阿凡达起了个名字叫,A-GANG,白痴的意思。又过了一年,阿凡达进步很快,他终于可以选自己的坐骑了,他跋山涉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骑,渐渐地他爱上了那个女土着居民,他们两个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天灾又降临了,海陆空大部队来攻击了,他们用导弹、机器人摧毁了他们大半片森林,并且杀死了国王。国王的女儿非常伤心,阿凡达准备为她复仇,阿凡达的武力超强。他骑着坐骑在天空中翱翔,突然在高空中发现了传说中最凶猛的空中食肉动物魅影,他用心灵感应制服了魅影,成为了第六个魅影骑士,他又召集了两万人马,把支持阿凡达的好人留了下来,把所有的武器都收了上来,把海陆空部队镇南关邪恶的人全部拘留,并从太空统统扔掉。五十年过去了,阿凡达和女土着居民结婚了,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这部电影奇妙的想象力超出了我的想象,还有那些凶猛奇异的的远古生物和一些惊险的战斗场面,真是让人惊心动魄,这场电影真是让我难忘。

《阿凡达》观后感13

从《未来战士续集》(FutureWarriorSequel)和《异形续集》(AlienSequel)到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泰坦尼克号》,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每次都向观众呈现最意想不到的东西,他的新3D电影《阿凡达》也不例外。詹姆斯从小就对科幻作品着迷,早在14年前就写了《阿凡达》的剧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未来,地球将实施阿凡达计划,为稀有材料而战。人类将穿上阿凡达的身体,飞往遥远的潘多拉星球获取材料。演员杰克(萨姆-沃辛顿)是一名前海军士兵。由于半身不遂,他渴望再次站起来,所以他参与了这个计划,用自己的意识穿上他的阿凡达(Avatar),再次自由行走到潘多拉星球。在此期间,我遇到了纳威公主(佐伊-萨尔达娜),一个蓝十字纹皮肤的明星种族。结果,我在一场人类战争中陷入了两难境地。由于特效的限制,詹姆斯不得不抛开他心爱的剧本。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虽然3D电影近年来变得流行起来,但詹姆斯的“A”3D电影这次带来了3D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詹姆斯拿着一台三维照相机给动作敏感紧身衣中的主要角色拍照。这个场景已经可以在电脑上看到,主角变成了一个在特技森林场景中表演的蓝皮肤纳威人。这种实时观看3D拍摄效果的技术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詹姆斯拍摄真实场景,使得观众难以区分真假。

虽然主角是一个蓝色外星人,但所有的表演都是演员的努力,而不仅仅是配音。除了亲自打斗,演员们还经常陪伴飞行的野生动物并骑着它们到处跑。原来演员也必须骑动物形状的物体才能表演,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如何“真正骑野生动物”,如何移动和平衡他们的身体,以及如何计算时间来匹配相同的旋转3D背景。演员们穿上感官紧身衣和挂着微型照相机的头罩。

结局很精彩。

詹姆斯提到,电影中最令人愉快的部分是男女主角在天空空野生动物身上自由飞翔的场景,但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是最后的动作场景。他花了两年时间研究如何拍摄结局。7米高的纳威人将如何使用弓箭对抗人类吉普车和直升机?詹姆斯说:“就像未来战士续集的最后20分钟一样,这是一场涉及空、土地、装甲部队、步兵等的一次性战斗。它绝对是所有战争的祖先,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大的事情,这部电影也代表了我一生的'成就。”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也在电影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潘多拉星球上,设计了潘多拉星球上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甚至找到语言学家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纳维语,在屏幕上呈现这个虚构的星球。他还根据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生活在潘多拉星球上的各种野生动物。每种野生动物都是从至少数百幅设计图中产生的,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设计。他用电线制作动物模型,并用手移动模型,拍摄在空飞行的动物。潘多拉是詹姆斯的心血。

《阿凡达》观后感14

冒着被阳的风险,带儿子走进IMAX厅体验了一把科技与狠活。可能单身并未经历过太多家庭变故的一类人群没有办法去感受阿凡达第二部所传达的亲情与责任。作为一个80后二宝妈觉得这部片子的故事情境与画面所呈现效果都值得一家人去观看。小宝看海底世界,大宝看故事情节,夫妻看患难与共,父母看责任与担当。以下是个人观影后的思考,有透剧嫌疑。

一、养女的父亲是不是上校?

这个问题在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第一个浮现在脑子里。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孩子共有3个是亲生的。还有一个是养女,她的母亲还在“大水缸”里泡着,可是一直都不知道父亲是谁。女孩也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相比人类男孩蜘蛛,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上校,却很沮丧,因为上校在追杀男女主。影片中养女和蜘蛛的感情特别耐人寻味,有点懵懵懂懂的情愫也有点像兄弟姐妹间的亲情。

二、作为父母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

男女主的二儿子很有冒险精神,好奇心极强。当他犯过几次错,遭受到了父亲的责怪后感受到的是孤独。遇到了同样被种族误会的图鲲,并了解了大家都不知道的真相,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如果在他第一次犯错的时候,男主能够倾听一下二儿子的想法,也许他就不会做事这么冲动,最后间接害死哥哥。

男主作为父亲,肩负的责任让他没有办法一味的听从孩子的“奇思妙想”。像极了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父母,用自己的想法去指引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可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看世界的角度与成人不同。不一定孩子就是对的,也不一定大人说的'都对。彼此要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也需要得到尊重。

三、生物皆有灵,请尊重每一个生命。

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灵性,不要随意恶性破坏。如果是食物链循环可以理解,为了生存去捕杀弱小进食是生命延续的需求。这是万物循环的规律,不易打破也不容置疑,没有对错善恶。但是在影片中有看到人类为了获取图鲲脑精华来延迟衰老,从而为了赚钱,按照指标来屠杀图鲲就是为了取那么一点脑精华而大动干戈的屠杀,像极了人类想吃鱼翅屠杀鲨鱼,想要象牙屠杀大象的行为。观看时感受到了屠杀的残忍与无奈,内心很难过又无能为力。

四、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男女主从第一部相爱,第二部生儿育女的过程,有过分歧也有过争吵,但是都会尊重彼此的想法。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共同奋进。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他们是大难临头共同飞,最终让上校惨败。

五、爱永远是家的主题

无论孩子多调皮,无论孩子身上淌的是不是自己的血,只要是一家人,就永远不分开。只要是一家人,就要在一起。男女主为了孩子的安全,不行万里寻求庇护,也为了孩子奋勇抗战,是现代年轻父母身上少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看完《阿凡达·水之道》的第二天,大脑里还在回味其中残留的一些画面感,实在是太震撼,太刺激了。画面的呈现与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全程无尿点。不愧是大制作,值得一看。你看懂了哪些情节?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共同讨论!

《《阿凡达》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