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

时间:2025-09-09 10:38:26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1

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每一位医护人员感觉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反映良病(包括食物中毒)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我站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工作,为确保其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到人,我站召开会议安排开展,为开展食源性疾病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条件。

组长:赵xx

副组长;赵xx

成员:xxx

二、加强队伍的培训

通过多次组织培训,全面提高了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工作,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培训临床医务人员,增强发现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敏锐性,一经接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是食源性疾病工作开展不久,单位人员还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对具体内容、程序仍有疑惑,二是人员短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工作还不能完全到位。

四、工作打算。

(一)要继续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工作。

(二)继续落实食源性疾病责任制。继续把食源性疾病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为食源性疾病工作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西王智卫生站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x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印发xxxx年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xxxx〕xxx号)要求,我县认真组织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现将xx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监测点设置

全县所有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共xx家监测单位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

二、监测内容

xx家监测单位对由食品引起的感染病例、中毒病例、异常病例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等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初步诊断等个案信息。县级以上医院要求每月报告病例数不少于xx例。

三、监测情况

(一)人员培训

县疾控中心于x月xx日接受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业务培训,共参与培训x人次。x月xx日举办了xxxx年x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培训班,全县xx家监测单位的.xx名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

截止xx月x日全县累计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xxx例,其中x县人民医院报告xxx例、x国良医院报告xx例、县中医院报告xx例、金贵卫生院、洪广卫生院、常信卫生院各报告x例,其余单位无病例报告。

(三)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

截止xx月x日全县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x起,分别为x县x牛肉面馆食源性疾病暴发、x县x村xx社食源性疾病暴发、x交通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x起事件均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个别医院领导不重视此项工作,大部分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未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建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学习监测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监测工作。

(二)各医疗机构要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医护人员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使其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监测要求、报告方法和内容。

(三)强化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项目工作经费使用,建立病例报告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四)各哨点医院应设专人负责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搜索和网络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3

为做好我县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平遥县卫生局及平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印发培训的《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材》,结合实际,在20xx年09月02日对卜宜乡卫生院全体职工及所有乡村卫生人员进行了培训,由冀文韬院长主讲。培训内容如下:

一、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意义

二、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由于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分类:

(1)食源性传染性疾病

(2)食物中毒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特点:具有季节性,流行过程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三、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1.定义: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

3.特点:有进食史,潜伏期短,发病人数集中,无传染性,中毒类别不同临床表现不同,病程多数较短,无二代病例。

四、食物中毒的监督和调查

监督储存食物的冰箱,案板,刀具等的隔离情况。

调查基本情况如发生地点,人数,所食食物,症状,采取过哪些措施,报告人电话,姓名,性别,联系地址。

五、食物中毒的处置和报告

处置时

1.无论何种情况无条件救治病人。

2.情况不详的对症治疗

3.采取现场控制建议相关部门配合

报告时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从知道消息到调查清楚2小时内报告,网报同时电话告知卫生行政部门;构不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所有临床医生不得诊断食物中毒,统一使用急性胃肠炎或疑似食物中毒。

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每一位医护人员感觉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反映良好。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4

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市场监督管理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印发xxxx年x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和《自治区卫 ……此处隐藏1523个字……员开展相关工作,明确工作职责。

3、主要监测的临床科室为急诊科、儿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及传染科病房、儿科门诊、内科门诊、感染科门诊等,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网报科室为疾病预防控制科。

4、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监测内容及监测报告流程。

5、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对监测点临床科室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以上人员培训后,要求科室主任对科室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落实此项工作,培训后进行考试,共参加培训人员84人,考试均在90分以上,达到培训目的。

至20xx年8月6日,疾病预防控制科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01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山野菜中毒、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芸豆中毒、酒精中毒、蘑菇中毒等,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有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及时电话上报县疾控中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上级规定的`100例任务指标;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总之,在上级部门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多多给予指导及监督检查,以利于日后工作。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8

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从而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我院认真开展食源性疾病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制定方案,完善监测责任体系。

根据要求,我院明确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的具体科室和负责人,从而确保监测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切实落实到岗、到位、到人,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定下了坚实基础和条件。

2、积极行动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在院内组织临床医生进行了食源性疾病的培训,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工作,保健科人员每天到科室收集传染病疫情和食源性疾病情况,收到填报卡及时网报。

3、存在问题

1、个科室重视度不够。医生上报率不高。

2、人员短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

4、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认真学习各项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重点科室,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9

按照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求,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贯彻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从而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我疾控中心积极行动,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完善监测责任体系。

.根据运城市20xx年山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的通知》及《20xx年运城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县卫生局会同疾控中心制定了《绛县20xx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卫生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卫生局分管局长、疾控中心主任担任,成员由疾控、监督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下设行政协调组、疾控组、监督组、医疗救治组。确定10个乡镇卫生院、5个厂矿医院为监测医院。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报告的具体科室和责任人,从而确保监测工作各项任务和责任切实落实到岗、到位、到人,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为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条件。

二、积极行动,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1、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20xx年7月11日,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进行食源性疾病培训,培训会上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吴慎海做了重要讲话,要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2、明确工作范围任务,把好监测工作关口;

3、完善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现场处置技能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有:

1、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

2、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概述;

3、常见的各类食物中毒。

20xx年9月9日再次组织各医疗单位分管副院长、内、儿科临床医生;卫生监督所分管所长;各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内、儿科临床医生;防疫医生40余人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培训,培训会有卫生局副局长贾俊红、疾妇股股长郭志斌、监督股股长周广文参加,会议由郭志斌股长主持,周广文股长、贾俊红局长作了重要讲话,疾控中心副主任周迎敏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职责进行了培训,疾控科科长郭咪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进行了培训。

4、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县卫生局、疾控中心要求各监测医院按照方案认真实施,加强业务人员培训,严格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报告系统,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工作,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培训临床医务人员,增强发现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敏锐性;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核实后在一个有效工作日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存在问题

一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开展不久,各医疗单位人员还没有得到充分培训,对具体内容、程序仍有疑惑,监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人员短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兼职。各医疗单位监管人员不稳定,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要继续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卫生部和运城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文件和规定,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二)继续落实食源性疾病监测责任制。继续把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各项工作制度,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做好各医疗单位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工作。加强对各医疗单位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四)深入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构建起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长效机制,促进各医疗

卫生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监测水平,深入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确保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食源性疾病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