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时间:2025-09-07 18:06:30
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1

一、复习目标

(一)、复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能熟练的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

1、计算,包括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除法。

2、数的认识中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复习难点:

1、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审题。

3、分析推理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二、复习要求及措施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三、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二(2)班和二(6)班,2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可以,但6班的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习内容:

1、解决问题。2、表内除法(一)。3、图形与变换。4、表内除法(二)5、万以内数的认识。6、克和千克。7、万以内的加和减法(一)。8、统计。 9、找规律。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通过复习,加深对除法的含义的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进一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准确辨认锐角、钝角;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10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通过复习、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正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难点:

1、进一步明确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并运用恰当的重量单位。

2、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六、复习措施:

1、走进新课程。找课堂要质量。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理清各单元知识要点。在复习过程中查 ……此处隐藏21377个字……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二、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

1、正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其中要掌握看实物图用数表示,看计数器上的珠子写数字。

2、百以内数的组成。清楚数位的顺序(例如知道从右边数的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掌握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明白数的组成。

3、按规律数数。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数出所给物体的个数,(例如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还能观察到所给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填空。

4、正确比较数的大小。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例如在59、21、46这三数中,利用59比21多得多,46比21多一些的信息,从而选择结果。

三、数的运算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口算至少要让孩子达到每分钟六道。

2.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

4.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乘车时两个班乘哪一辆车合适。

5.比较。在比较算式和算式的时候,灵活的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不用计算比较出两个式子的大小。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多一点、少得多、少一些、少一点等词描绘数与数的关系。

四、解决问题。

1.情景的问题。灵活根据情景选择正确计算方法,理解生活中用加法,减法解决的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P99第7题。

2.提问题。只要求能用三句话完整的表述信息和问题,不过在训练时仍然对于问题的书写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3.常见的量。

(一)人民币的认识

(1)回顾和加深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印象。

(2)(根据实图的张数计算总共( )元( )角,明确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的原则。并会计算当角和角满十后,换算成一元的知识迁移。

20元+17元=( )元 1元+5角=( )

5角+5角=( )元 40元-25元=( )

100元-45元=( )元 2元3角+3元=( )

8元7角+3角=( ) 元 1元2角+8元8角=( )

(3)正确利用元、角、分的关系,进行换钱的练习。

(1)一张50元能换成( )张10元。

(2)一张100元能换成( )张50元。

(3)4张5元能换成( )张10元。

(4)一张50元能换成( )张20元和( )张10元。

(4).会应用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1.笑笑买了2枝铅笔,每枝铅笔8角钱,她买铅笔用了( )角钱。

2.一个面包8角钱;一袋牛奶比一个面包贵7角钱,一袋牛奶的价钱是( )元( )角。

3.一个排球40元,一个篮球比它贵30元,我有50元,买一个篮球,够吗?如果不够还需要多少钱?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在钟面上,时针是又( )又( ),分针是又( )又( ),当分针正好指在12上是( ),当分针正好指在6上是( )。

2、现在是3:42,过5分是( )。

3、小名今天早上6时起床,过半个小时吃早饭,他吃早饭的时间是( )。

在对于学生的计算准确性的训练上,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要养成回头看的好习惯。

空间与图形部分(6.176.21)

一、复习内容:

教材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二、知识技能目标:

观察物体:1.明确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

2、能正确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及位置。

图形的拼组: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

2、能在具体的活动中,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

3、会用七巧板拼图。

三、复习重点

观察物体:辨认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图形的拼组:辨认图形,及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四、推荐方法及措施:

观察物体:1、提供简单的实际观察活动,进一步提高切身的体验;

2、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人物,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

3、题型可以用连线、填空或判断等形式。

图形的拼组:

1、 图形的辨认:

1)、给出各种形状图形,将图形进行分类,能够正确书写图形的名称。

2)、数一数组合图形中的简单图形,也可以与统计部分结合起来复习,例如应用不同图形采取不同的记录方式来绘制记录单。

3)、在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清楚什么图形会出现在哪种立体图形上。

4)、在一个有趣图形中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的数出不同图形的个数。

五、复习课时安排及内容。

1、课时安排:1课时

2、复习内容:总复习P100-10、11题。

3、复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将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统计与概率(6.226.25)

一、知识技能目标

数据统计: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

2.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作出简单的推测。

二、复习重点

统 计:

1、结合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在实际的情景中通过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并教会一些统计的技巧。

2、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推荐方法及措施:

统 计:

1、 复习时仍然要创设适当的情景,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也激发学生对复习的兴趣。从而根据数据现象,制作条形统计图。

2、 利用有效的方法从有序排列或者无序排列的信息中,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3 、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采用画圈、打点或者写正字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避免数据的出入,也可用不同的图形

4、 在涂统计图时,为避免学生少画、多画的情况出现,可指导学生先根据数据在统计图中作出相应符号后,再将统计图画完整。而在补充题目中已涂好的部分时,还要记得检查题目所涂部分是否正确。

5、 要指导学生学会检查。要明白:所有数据之和要和所统计的总数相吻合。

6、 为使统计图形美观,要使学生养成利用直尺作图的良好习惯。

7、 可以结合加减法或图形来进行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小学下册数学复习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