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

时间:2025-08-29 03:10:20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1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一天下午,小红和小明放学了一起走回家,突然,小红和小明猛的停下了脚步,只见他们皱起眉头,小红手指着垃圾桶旁边的一大堆果皮,说:“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呀?而且还是在垃圾桶旁边。”小明说:“肯定是那些不讲文明的人扔的。”于是,小红走到那堆果皮的旁边,弯下腰,把果皮捡起来,再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捡着捡着小红扭过头去看见小明傻傻地站在那里发呆什么都不干,她有点生气的说:“你怎么不够来帮忙捡呀!”只见小明用手指指脑袋在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做还不够到位,我应该在垃圾桶上加点什么。”于是,小明丛书包里拿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写字,不一会儿小红的垃圾也捡完了。小明拿起他写的'字条把它粘在了垃圾桶上,看到“文明只差一步”这几个字两个人就开心的笑了起来。小明指着字条说:“看!”小红竖起大拇指说:“你做的才是的。”于是两人有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回了家。

这幅漫画让我懂得了我们应该提醒别人不要乱扔垃圾,更要做个文明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2

我很喜欢看漫画,看过许多漫画。其中,《文明——只差一步》这幅漫画给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启示。

这幅漫画讲的是:两个小朋友看见了垃圾桶旁有一些垃圾,其中一个小朋友把这些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另一个小朋友拿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文明——只差一步"后,把这张纸贴到垃圾桶上。

看了这幅漫画后,我的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念头是:我们班的垃圾桶。我们班的.垃圾桶每天一放学,垃圾桶旁总会有许多小碎片、纸……所以,管垃圾桶的同学每天不知要像清洁工一样,弯下多少次腰,捡起多少垃圾放到垃圾桶里。同学们,你们是否有想过?每当你们准确无误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时,管理垃圾的同学就可以少弯一次腰,少捡一次垃圾。假如你们只用一天的时间,去体验一下清洁工叔叔阿姨的工作,你们就知道当清洁工是有多么辛苦了。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垃圾不落地,地球更美丽。”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我们少扔一次垃圾,地球就会更美丽一些。

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人人都往地上扔垃圾。过了不久,地球就会成垃圾山。假如没有环卫工人我们将生活在垃圾堆中。所以,我们不要再往地上扔垃圾了。

这就是我从漫画得来的启示。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圆》这课时,通过孩子们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探讨圆的特征,在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的概念,掌握了圆的特征,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再让学生拿出《数学分层测试卡》来巩固所学内容,课堂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应用时不要求每人一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此来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爱听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对他们所做的题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或者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摸摸他们的脑袋,并给他们给100分。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4

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我正好上《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这一堂课是学生最难懂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但是对学生来说,一、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二、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还有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这又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学生往往最不喜欢的就是数量关系,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习惯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能否找出一条捷径达到他们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呢?经过前思后想,确定本章节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二、找出数量关系

三、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我的想法是: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百分数应用(三)》学完之后我补充了一组对比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对比题目如下(因为学生对“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还可以)

(1)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多25% , ,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比篮球多25%, 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 篮球比足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 足球 比篮球少25% , 篮球有多少个?

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果真学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术方法的居多。而且不管优生还是差生这两题做对的人只有几个。那么让学生回到题目。

1.用画线段图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找出数量关系

2.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将题目中已知和问题对号入座,进行正确的解答(其实要不是课堂上,很多学生才不会这么烦琐的照你的去做)。接着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再让学生去比较这几个题目的差异。学生还是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差异。

1.都知道多(少)的百分数, 求的都是篮球的个数,已知的都是足球的个数

2.有时求的是可以看作单位“1”的数量,有的不是 。 差异发现后将每个题目的算术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面。适当的鼓励中抛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能否发现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诀窍。(学生先思考,观察,然后讨论)必须让学生观察到,算式的形式是非常类似。数学算式板书如下

(1)20×(1+25%)

……此处隐藏6930个字……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集体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数学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很多,不少数学教学工作者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许在此文中说的问题太多、太严重了,但我觉得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有些问题还是确实存在的,提出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当然这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思考和研究,我们期待着小学数学教育进入更加美好的明天!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10

每当看到一幅漫画时,我总会捧腹大笑。但是,今天我看到的这幅漫画不仅没有让我捧腹大笑,还让我陷入了沉思。

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这里好比“人间天堂”。这里的空气是香甜的,但人们到达这里时,那颗贪婪的心,总会蠢蠢欲动。一个男人拿着一把巨大的斧子正在砍一棵大树。他在想:这可是一段好木材,可以做好多精美的家具。他可曾想过,这样会让多少鸟儿失去家园?他又可曾想过,一切降临到大自然身上的。同样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他这是在自掘坟墓啊!这时,一只啄木鸟飞来,站在他的`肩头,用力地啄他的头。它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为什么人类还要砍伐树木呢?

看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了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山村,本来天很蓝,水很清,但就是因为人类过度的砍伐。使一个小山村经过一场洪水之后。化成的一片荒地。是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那些砍伐树木的人,真是在自己糟蹋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为这些人感到心痛,那些家具真有你的“母亲”重要吗?

其实保护环境,不用说的多么宏伟壮大。只要每人保护我们身边的一棵小树。地球就会以一副不同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

《小学六年级教学随笔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