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8-25 08:46:26
(精选)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2

一、独特的视角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下班后还义务给他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独特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见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把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有一篇以“关爱”为题的作文,这篇文章很容易把视觉定格在亲情之间,最多不过是陌生人的关爱。但也有的考生能联想到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以丰富的知识展现我们人类家园的现状,给读者送去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验。

可能有的同学要说,我们的生活太单调,只能唱唱老调。其实老调可以新唱,关键是怎么个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看寻常材料,也可以化旧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题材,但作者选取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获得成功。

二、新颖别致的手法

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效果。如采用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手法,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增强吸引力。《荔枝蜜》中对蜜蜂便是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而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又如在记叙中引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能衬托文章中心,产生较强的表达效果。《小橘灯》中对小橘灯的说明与赞叹,使读者对人物加深了认识并获得美感。此外,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误会、冲突的手法,以及恰当地选择插叙、倒叙的写作顺序等都能使文章扣人心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好开头与结尾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结尾应该是文章的圆满的收束,是文章的压轴部分。同文章的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结尾同全文的教育、启迪作用和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能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阅读效果。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四、要有具体描写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因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可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尤其是细节描写,它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五、驾驭好语言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3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字音字形:要求考生掌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写法,包括拼音规则、笔画、笔顺等。

2.词语解释:要求考生掌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词语的含义,包括成语、词语的搭配、用法和意义等。

3.句子结构:要求考生掌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句子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定状结构等。

4.语言表达:要求考生掌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

5.阅读理解:要求考生在阅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 ……此处隐藏18593个字……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流)《醉翁亭记》

18、杂但是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请客来宾)《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约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所以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所以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趁热打铁,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伐鼓)《曹刿论争》

25、太尉以才略冠全国。(冠:名词作动词,为榜首)《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认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样)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份卑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翔实)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有)

比(1)其两膝比较者(挨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比及)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鄙俗(身世鄙野)兵(1)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上使外将兵(戎行)

薄(1)不宜自暴自弃(小看)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唆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载)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真实,确实)

(2)帝感其诚(诚意)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

项燕(果然)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等,合适)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誉)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2)未尝稍降辞色(言语)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逐)到)

(4)计将安出(发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路途)

(2)策之不以其道(办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路,封建

社会认为好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知)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体会,体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儿是"感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获得,这

里是"苟全性命&quot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4

相比许多应试方法,语文学习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语文成绩,并加深语文素养。

现在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行业话语似乎道出了语文在中考里的分量“成也语文,败也语文”。既然成败在此一举,那么是不是每一名初三毕业生都格外地重视语文呢?其实恰恰相反!正如很多行家所指出的,很多初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复习语文)可有可无。而我想说的是,多数学生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抓住语文学科的根本。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功是解决语文试题、打开思路以及提高成绩的关键。那么中考语文基本功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写字,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说出话来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而写出字来是为了让人看明白。“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因为《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对这方面的规定是: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所以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积累,日久之功

我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的积累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尽管已经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不亚于武功,经过日久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的第2、3、4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第1、2、3、4知识点均是考察积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学生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5

形容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分类

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

(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

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单 大型 初级 多项 巨额 慢性 新式

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频 海洋性 流线性 多民族 单方面 喷气式

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

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

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

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

总结: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这里把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精选)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