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中考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中考复习计划1随着近几年中考物理改革,考察特点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命题“稳中求变“的思想,又一次面临九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制,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使教学质量上台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实现学生质的飞跃,现拟定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1、注重教材,以教材为典范,夯实基础。
2、监控课堂动向,严防学生走神,厌倦复习。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优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在与同学讲解中落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4、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老师的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在复习中重现实验过程。
5、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仅有的时间里,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发展尽职尽责。
6、定时了解复习情况,及时反馈。精心准备,认真选题,加强整理,做到每单元一次测试,并认真进行考情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复习信息,反思复习过程,微调复习思路。
7、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分析近3年的山西省中考题,注意中考命题思路和中考动态,对照《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xx)》和《山西省中考考试科目说明》,认真分析考点、考查形式、各个知识点考查的难易程度、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高科技与教材的结合点等。
8、推敲选择中考模拟试题,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灵活应用解题方法。 二、物理复习步骤安排
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按照声学、光学、热学、力学、电学五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3月16号---5月6号,共计50天)。
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本质规律,熟悉基本的物理公式等。原则上每个板块配的复习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紧扣教材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题量以45分钟为宜。具体安排如下表:
第二轮:把握重点,进行专题复习(5月6号---5月26号,共计20天)
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选择(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和利用好手上的每一份综合测试题。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5月26号—6月16号、共计20天)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度及整齐度。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适应开放性试题,以及科学的解题方法。挑选合适的对应练习题,以省内模拟考试和临汾市中考练兵题进行模拟考试训练。这样,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还有,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练习试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总之,通过三轮复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强化,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从而使知识得以系统化,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和加强。我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复习,物理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中考取得满意成绩。
关注热点问题,把握中考动态
(1)科学探究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中运用了常考的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常考:控制变量法、替代或等效法
(2)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数据、图象、漫画)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开放、创新、综全实践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三、各章节详细复习要点:
第一章 声现象 重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第二章 热现象 重难点: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现象解释——例: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 ……此处隐藏24623个字……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
◆保护电路。
◆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了保证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
◆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又如可以通过密度的测量将质量、浮力、二力平衡、杠杆平衡原理等力学知识贯穿起来,还可以将力学中测量仪器的使用归纳和总结。
第三轮:仿真模拟,体验中考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自己留下思考反馈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物理中考复习计划14本学期物理课程已经结束,所以本学期教学任务就是中考复习,根据学生的现状及教学大纲要求,中考复习我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复习:
(3月1日~4月30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是源于教材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教材。学生练习以能力大决战(小册子)为主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
(5月1日~5月30日)以专题为主线,进行综合和专题复习,着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主。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因此,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我可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专题进行复习。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轮复习:
(6月份)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以便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插漏补缺。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解题格式要规范、语言表达要准确。比如:计算题要写出计算公式;简答题要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举例。
2.训练综合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3.关注社会热点,如最新科技发展、时事新闻等,注意观察生活,联系实际。如: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问题,能源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复习兴趣,自觉地钻研、提高和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物理中考复习计划15学生学习基础差是我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是九年级物理备课组的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措施
1、加强复习课的研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探讨每周复习课的'策略,提高复习课的效果。重视对试题分层次的补充和课外作业筛选的研究,尤其要重视研究"中考说明"和"课程标准"。
2、整合课本知识,扩大每节课的容量,力求层次分明,使学生方便掌握且有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按册、按单元复习,并适时的对章节进行整合,采取 "先密后疏"的方式进行教材复习。通过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由点成线,由线成网。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促进消化运用。
3、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优选出一定量相关练习做为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从中发现问题,以便查漏补缺。
4、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这是中考成绩提高的制胜点。
5、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答题规范能力,审题要善于审"关键词、句",解题要培养学生答题的准确性,还要加大力度训练材料分析题,这是中考成绩提高的增长点。
二、复习的时间安排(3月18日-6月7日)
1、第5、6周完成第十一至十三章。(3月18日至31日)
2、第7周完成第十四章(4月1日至7日)
3、第8周完成第十五章(4月8日至14日)
4、第9周完成第十六、十七章(4月15日至21日)
5、第10至14周完成第五至十章(4月22日至5月24日)
6、第15至16周完成第一至四章(5月27日至6月7日)
7、第17周查漏补缺,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