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理解答案

时间:2025-08-29 18:06:38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1

对“马虎”不能马虎

吉斯·佩里先生是小浪底建管局聘请的加拿大专家,1997年小浪底截流时,我采访过他。

我问:"你对中国工人怎么评价?"

他沉吟半响,操着生硬的汉语说:"马马虎虎。"

我惊问其详,他给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次,他到工地巡视,见几名中国工人拧螺钉时不认真,便提出劝告。可这些工人呢,仍是噌噌几下就完事。无奈,年逾六旬的他,自己上街买了一套工具,爬上30多米高的脚手架,把数百个螺钉重新紧了一遍。另一次,中国某施工队清理施工现场时,水洼里散落的几块石头无人拾,他告诉队长:这会影响车辆通行。可队长不以为然。没办法,又是他自己跳进水洼,把石头一块块捡了出来……

吉斯·佩里先生给我们这样的忠告:单个工程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马马虎虎成为一种习惯。你们要参与世界竞争,首先必须治愈"马虎病"。

吉斯·佩里先生的话,可谓苦口良药。稍一留心会发现,"马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小浪底,许多外商学到的第一句中国话就是"马马虎虎"。

----一名中国工人在施工中掉了4颗钉子,不久,中方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函:浪费材料,索赔28万元。某施工现场有积水和淤泥,外商索赔200万元。

……

在小浪底,我曾参观过中外施工人员的居住区,同样是临时营地,老外的,从绿篱、草坪到小径、垃圾桶,一个个整齐划一。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个卫生间地面的.瓷砖,什么地方用直角,什么地方用圆角,几乎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中方的呢,院子里,建筑材料、垃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屋里的景况就更别提了……

一个产品也好,一支队伍也罢,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什么?靠的就是质量!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不论你有多高的技能,不论你的产品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如果不是一丝不苟去做,不是一点一滴去努力,干什么都会走样。

那么,如何治愈"马虎病"呢?前些时,到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访,该公司开出了这样一张妙方:

欲治愈"马虎病",首先,处理马虎事件时,来不得丝毫马虎。为方便职工,公司食堂备有餐巾纸。可不少职工揩完嘴后,老是将纸巾扔得满地都是。为此,公司做出决定:谁再随手乱扔纸巾,罚谁清扫一个星期食堂。一位新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被逮个正着。有人前来说情:"女孩子家嘛,就算了。"总经理李瑞师不为所动。嗨,这一招,还真灵!自此,随地丢纸现象绝迹。

作为领导,你想治愈单位的"马虎病"吗?那就试一试五凌公司的方子吧。

1、题目中的两个"马虎"各指什么?(2分)

答:

2、为什么外商学的第一句话是"马马虎虎"?(2分)

答:

3、为什么说"可怕的是马马虎虎成为一种习惯"?(2分)

答:

4、"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针对此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5、作者对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2分)

答:

6、读罢此文,你有何想法?写出来。(2分)

答:

参考答案:

1、第一个"马虎"是"以马虎的态度干工作";第二个"马虎"是"马虎对待或处理"。

2、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外商的生活周围,"马虎病"比比皆是。

3、马虎一旦形成习惯,产品的质量上不去,经济不能求发展,参与世界竞争注定要失败。

4、不论技能还是产品科技含量都必须一丝不苟地从一点一滴去努力,否则质量就会不过关。

5、对他们持肯定态度,因为该公司抓产品质量从小事做起,从人的精神上去抓,对"马虎”事件从不马虎。

6、本题为开放题,谈得有理即可。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2

宋清传中考阅读答案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誊清。疾病庀②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③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庀:头痛③蚩:傻,无知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冀速已——停止,指痊愈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使动用法,养活

C.相属于户——嘱咐

D.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小气

2.下列各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清逐利以活妻子耳——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执其道不废——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C.炎而附,寒而弃——吾从而师之

D.反争为之不已——为天下笑,不亦悲夫

3.下列各项对原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深山大泽中来的人,都来投奔宋清,宋清都收留了他们。

B.宋清开药铺为赚钱养家糊口,又自觉承担救助贫病的社会责任。

C.宋清一改商人的市侩之气,年末不问赊帐,并且烧毁借据。宋清的这些不合常理的做法,遭到众人的不解和讥笑。但他不以为然,认为从商在于养家糊口,向他人施药,而不取利是因为受药的人常在事后向他赠送厚礼,以表谢意,“是为远利也”。

D.柳宗元的《宋清传》一反常理,为商人立传,不仅流传了一个品格高洁、光辉的商人形象,而且告诉了后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 ……此处隐藏15084个字……着窗外。

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

(选自1920年6月《燕大季刊》)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14

苗族银饰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制作流程大抵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它比现代魔方环2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7.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二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苗族银匠……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可知,两种并不一致,C项错误。

答案:C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B )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文第②段介绍苗家人一生用银处主要有三项:男婚女嫁,日常家珍饰银、存银、馈赠,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但没有提到遗产继承,所以B项不够准确。

答案:B

9.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使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说明文的知识。A选项考查说明文的结构,第①段综述点明苗族银饰之美,第②段介绍渊源和功用,第③段介绍品种样式,第④介绍工艺,第⑤段又是总述,重申苗族银饰之美。因此,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A选项错误。

答案:A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15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国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是。(2分)

2、本文介绍的亭子有哪些?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名称。(2分)

3、本文第二段所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阅读理解答案:

1、颐和园里的亭 千姿百态(2分)

2、朗如亭、小小亭子、铜亭、敷华亭、蝴亭、知春亭(2分。每少1个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3、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2分,答对3个得2分,答对2个得1分,答对1个得0.5分) 如把“朗如亭”比作“巨大的圆形宫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朗如亭”壮观的特点。(1分)

《中考阅读理解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