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合集)
一、正确认识录取批线
涉及录取的分数线由两类:一类是各省级招
办向社会公布的各批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又叫新闻线;还有一类是录取时各校的调档分数线,简称调档线,这是高校内部掌控的。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在同一个省(自治区、下辖市)同一批录取中,某高校的调档线不能低于该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但可能等于更多是高于该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含照顾加分)只有上了所填志愿院校的调档线,才能出档,才有可能被录取。
1、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这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招委划定的本省当年高职高专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各省根据该省当年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成绩,依据人数来划定。一般按计划数的1.1—1.2倍划定,全省考生按考分的高低排下来,排到该人数时的分数,就是当年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考生,可以说起码有资格录取进入高职高专了。
2、各批次院校最低控制分数线:这是指各省级招委划定的本省当年各批(除提前录取学生外)录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简称“批次线”。是按略多于某批招生院校录取计划总数划定的一个分数。批次线的划分一般按招生计划重点批扩大20%,一般本科批扩大10%,高职高专批扩大5%。上了某批批次线的考生能不能出档还不一定,还要看所填志愿学校调档的高低、所填志愿学校的顺序等因素。
3、招生院校的调档线:这是各高校在某省(自治区、下辖市)对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某高校的调档线是在该批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根据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报考该校的志愿情况,报考考生高考成绩和该校在该地的招生计划以及出档比例来划定的,如果院校没有特殊要求,出档比例一般为120%。考生的高考成绩(含照顾加分)只有上了该生填报志愿学校的调档线才能出档,才有可能被录取。
4、专业录取线:上了各高校的调档线后,由于专业的冷热和计划的多少,分出不同的专业录取线。
调档线有以下特点:
①一般来说它不能低于批次线,起码要等于甚至要高于批次线;
②同批录取院校之间的调档线有很大差别,有的等于批次线,有的则高出批次线很多;
③一个学校在某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的调档线每年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20xx年可能高于20xx年,也有可能低于20xx年,所以过去的调档线只能作参考,不能“刻舟求剑”式照搬;
④同一所院校同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档线也不相同,在这里可能很高,而在另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可能较低。
对于以上各条分数线,有两点必须让考生和家长明白无误;
一是分数线就是“生死线”。没有达到某条线,就没有生机。上了这条线,还得掌握相应的填报技巧。
二是分数线就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违反。20xx年“北航广西招生事件”,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历年招生期间很多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问题也出在这上面。20xx年,教育部仍然启动“招生阳光工程”,将进一步增强招生的透明度。
考生在具体填报志愿时,还要根据20xx年高考形势和招生院校的具体情况,考虑到以下影响录取分数线和重要因素;
1、年度的大与小。某些学校在某一省区招生,录取线高低波动明显。去年高,今年可能低;去年低,则今年可能高。
2、专业的冷与热。某校去年投放的是热门专业,录取线自然高,今年投放的是冷门专业,当取线自然会降低。
3、计划的增与减。学校投放的计划数增加,录取线必然降低;如果只招两三个人,并且一个专业只招一个,必然紧俏。
4、政策的稳与变。比如,某省市决定军校先按计划数1:4的比例划定军检线,则肯定录取线提高。
5、考分的高与低。分省命题后,由于难度系数的掌握不同,可能全省考分升降明显,高校录取线和考生志愿要随潮涨落。
6、生源的多与少。新兴专业,报考人多,分数就高;艰苦行业,报考人少,分数就低。
7、高校的密与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高校密布,名校云集,报考偏难,收分较高。
8、区域的贫与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中心城市的高校,生活繁华,交通便捷,同样专业的录取线要高,考生要想保专业,可以选择区域稍偏而竞争稍小的院校。
二、正确估计高考成绩
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间分三种;高考前估分填报、高考后估分填报、高考通知成绩后填报。
(一)考前估分填志愿
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真正关注的,对考生的参考价值大的,是高考前的两三次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的重要性在于:
从命题角度讲,模拟考试一般都是同一省市和地区集中进行,命题教师群体素质优秀,并对《考试说明》做了透彻分析,命题思路、试卷长短、难易程度、评估标准等等,都与高考比较接近,有助于考查考生
的真实水平。
从考试角度讲,高考普遍实施分省命题后,本地组织的模拟考试,无疑就是高考前的一次“实弹演习”!命题的风格流派、重点难点,也许都与高考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考生角度讲,模拟考试统一的时间,正规的考场,严格的纪律,很容易制造一种全仿真的高考氛围,让考生从心理上与高考接近,培养考生的“高考感”。
从知识角度讲,模拟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后期,高考前夕,学生已经复习完了所有课程,不大可能有很大的变化,成绩可信度较高。
在估计自己的实力时,不能简单地把几次成绩相加,然后得出一个平均值作参考,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变数;
一是模拟考试的变化趋势,看是直线上升,直线下降,还是曲线波动,比此观察自己成绩的稳定性;
二是试题难度系数与高考科目的比较,不要盲目地被表面的升降所左右,以此检查自己成绩的准确性;
三是参加考试的状态,是正常发挥,发挥失常,还是超水平发挥,以此测评自己成绩的真实性。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测算出考生的加权高考成绩。一般说来,越到后边的模拟考试越接近高考,假设一模、二模、三模的权重分别为20%、30%和50%,如果某考生三次模拟成绩为560分、600分、590分,则他的高考成绩大约为:560×20%+600×30%+590×50%=587分。相应的办法可测算出高考模拟批次线。这样,再比较学校划定的模拟批次线,看高出模拟线的分差,就能找出一些往年相同分域的录取院校。比如:高出重点线50左右,就看上一年高出重点线40分—55分录取的学校有哪些,降低10分是增加保险,高出5分是鼓励发挥。
这里,我们还推荐一种学校和考生都经常用的保险系数较高的“平均分推算法”:第一步,算出本次考试的学校平均分,这由学校提供;第二步,算出上一年高考本校的平均分,也由学校提供; ……此处隐藏2636个字……年的统时表明,高校录取第一志愿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情况占到85%—90%,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率平均约为95%。很多学校多年没有录取过第二志愿的考生,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这是因为高校实行按志愿录取,若第一志愿不足,方接受第二志愿。事实上,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同是高校从稳固学生的学校和专业思想出发,也愿意招收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学生。
(2)拉开梯度最重要。有的高校第一志愿未能录满,要求录取第二志愿或者从第三志愿考生,会从第一志愿报考其它学校未被录取,第二、第三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中重新调档。填写志愿时,一定要注意学校之间的梯度。如果将录取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志愿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有机会。有的考生由于对学校不了解,甚至将录取分更高的学校列为第二志愿,这除了浪费机会外,没有任何意义。一般而言,学校志愿的梯度以30分左右为宣。考生在重点确定好第一志愿学校后,可以根据志愿梯度确定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
第二批——一般本科院校
(1)争一保二。如果考生水平正好在一本、二本之间徘徊,则应该重点填报好二本志愿,确保被二本中好的学校录取,与此同时,也要填报好重点高校的志愿,因为如果考生超水平发挥的话,完全有可能被重点高校录取。
(2)兴趣优先。由于从重点到一般本科之间的分数落差不是很大,各校录取分数差距并不大,尢其是文科。因此,在选择志愿时,学校梯度不再是考虑的重点。当然,也要注意往年录取情况,不要把录取分数通常较高的学校作为第二志愿,第三志愿,而把录取分数通常低一些的作为第一志愿。由于对志愿梯度的考虑要少一些,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在专业学好和学校爱好中进行全面衡量。
第三批——本科第三批院校
(1)不言放弃。这一批属民营、独立学院本科和应用技术本科。对于那些成绩在一般本科和专科之间的同学,可以考虑。毕竟发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文凭,还可以直接报考研究生。
(2)慎重选择。一是宁愿选专科好专业,争取以后专升本的同学,慎重选择;二是本批次学校收费比较高,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慎重选择。
第四批——专科高职院校
(1)不填意味放弃。志愿表列出许多让考生填的空白项,但关不表示每一项都必须填满,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填则填,不愿填则可不填。当然,空白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次选择的机会。
(2)珍惜升学会机会。目前高职高专升学的“人才立交桥”普遍开通,很多高职专业就业前景可观。填了志愿,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考生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上不了好大学宁愿来年再考的话,录取了放弃入学也可以。
(二)层层保护,形成梯度
怎样才能使高考成绩在录取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因成绩不佳而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无怨无悔,但如果成绩达到了,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未能被所填写的大学或专业录取则会遗恨终身。志愿填报有诀窍,形成梯度最重要!
所谓“梯度”,有三层意思:一是不同批次之间的学校要有梯度,二是同一批次不同学校之间要有梯度,三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要有梯度。这种梯度一般由分数差异表现出来,从宏观上看,还包括地域梯度,学校规模特色
梯度,办学模式梯度等等。
可以把每一批次的高校划分为三类:一类是第一志愿生充足的学校,这类学校考生只能填写第一志愿里,如果把此类学校填报在第二、第三志愿都属不当。
第二类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但缺额不多,尚可招收少量二志愿考生的学校。由于这类学校还可招少量二志愿考生,所以估计录取第二志愿时分数会较高,确实有实力的考生可以将此类学校填在第二志愿,但填在第三志愿就不对了。
第三类是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把这类学校填写在任何志愿都有可能录取,而且越往前填录取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我们没有按照上述规律填报志愿,就是我们称为的志愿填报没有梯度。当然,以上学校的分类在录取之前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只有靠考生通过咨询和了解的信息自己判断。同时还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中有各校对非第一志愿录取的分数级差。
(三)确保梯度,牢记招数
具体而言,在每一批次填报志愿时,要做到合理选择第一志愿,稳妥填写二、三志愿,慎重对待调剂志愿,加倍珍惜补填志愿。尤其是后两点,一般容易被忽视,我们特别加以强调,好让大家尽量避免失误。
1、合理选择第一志愿
从历年录取情况看,多数考生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多数学校也都是第一志愿录满的。选择哪所学校作为第一志愿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选择第一志愿,也就是给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确定今年的职业方向。了解自己,了解学校和专业,是给自己准确定位的前提。
2、稳妥填写二三志愿
由于多数学校在录取第一志愿时完成了招生计划,填写第二、三等志愿时,可供选择的学校很少。常有“第一志愿填报你想进的,第二志愿填报你能进”的说法。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妥善地填写第二、第三志愿。
二、三志愿的填报,最重要的是注意高校的“分数级差”。
3、慎重对待调剂志愿
调剂志愿包括学校调剂和专业调剂两方面。是对由于考生在填报志愿造成的一些学校报考人数过多,一些学校报考人数不足的一个调整,给那些上线考生提供被录取的机会,所以考生应该当慎重地填写。愿否调剂,用得好可以充分反映自己的意愿,被自己最喜欢的学校录取。当然,愿意调剂录取的考生,其机会也多。
对于专业调剂,当考生档案调入学校后,由于名额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者,均作为“不服从专业调剂”对待。若“服从专业调剂”,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剂。
一些考生会认为调剂录取的学校和专业都不理想,其实这绝对了,许多重点大学都录取过调剂志愿的考生。再说我们的重点大学也无法满足所有考生的升学愿望。
4、加倍珍惜补填志愿
补填志愿分为两种,一是在各批次录取过程中征求意见,二是各省市专门安排时间补填志愿。有时是口头的(通过电话),有时是书面的。应该说这是录取时的最后一个保护措施了。在升学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希望广大考生要加倍珍惜补填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时,在本科与专科之间,有学上和没学上之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力争录取本科、确保有学可上。至于专业或学校不够理想,将来会有机会弥补的。目前各个高校都有一些措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如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入校一年后重新选专业,本科毕业后报考研究生,专科毕业后升本科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再次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能。只有先踏进校园,你才有选择的机会以;站在门外,永远只能是等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