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课件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课件编写工作,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那么优秀的课件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春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春课件1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 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学习重点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学法指导: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对于写景散文,要明确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哪些特征,从哪些角度描绘的,描写的顺序如何,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课前积累。
1、有关春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解决字词。(请同学们自行从书中找出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并积累起来)
二、了解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 ,号秋实。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诗人、 、 。 著作有:诗文集《 》,散文集 《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 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走进文本。
1、配乐朗读课文。尝试通过停顿、重音、语速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情感,大胆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或听朗读音频)
朗读方法见课后第一题。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①你能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吗?
②找出文本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详写的是什么景物?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为每段景物拟出一个美丽的名字或配上相关的一句诗吗?
③概括文章结构内容。
四、课文详解。
(一)朗读第1段,你读出了作者内心哪种情感?从哪些字眼看出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二)朗读2至7段,思考下列问题
1、朗读第二段:作者选取了哪几样景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共同的特点又是什么?
2、朗读第三段:
A、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小草的特点。
B、 写春草的时候为什么写人的活动?
C、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用的怎样?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运用的 很精当?试找出并赏析。
D、 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呢?怎样读才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3、朗读第四段:
知识链接:写景是为了抒情,但在写景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顺序把握好写景的顺序,描绘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通常写景的顺序有三种:
(1)按时间顺序来写。比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2)按空间顺序来写。比如,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都是空间顺序。
(3)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比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点到面等。
当然,这三种顺序也可以结合起来用,如全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养成有条不紊的好习惯不单单是写文章,将来对你的人生也是大有好处的。
A、 春花的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
B、 写景的顺序:
C、 你认为哪些词语运用的很精当?试赏析。
D、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句的顺序是否能够互换呢?
E、 “花里带着甜味儿…….梨儿”这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作用是什么呢?
4、朗读第五段:
知识补充:人的五官感觉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A、 春风的特点:
B、 你能分析出这段文字调动了哪几种感觉来描绘春风吗?
①句 ②句 ③句 ④句
C、 你最喜欢哪句?请找出来赏析。
5、朗读第六段:
A、 春雨的特点:
B、 写春雨时除了直接描绘雨,还写了哪些事物呢?这幅春雨图整体上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
C、 此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挑出来判断并分析它的作用。
D、 请从“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两句中任选一句找出用得精准的词语并赏析。
6、朗读第七段:
这幅迎春图中,人们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你怎么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朗读8至10段。
1、这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赞美了春天的那些特点?
2、三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哪 些情感?
五、总结:
1、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充实 。
2、景物特点描写细致突出,顺序明晰。
3、语言生动,善用修辞。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5、总结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
六、拓展。
1、春去秋来,请你用美丽的文字描绘出已经到来的秋/冬天。结尾模仿8至10段.
2、如果你是丹青高手,你能用你的画笔描绘出作者笔下的“春”吗?
七年级语文春课件2能力目标
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 语言描绘春天。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关于春天几幅的图画描述,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自然了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 ……此处隐藏4037个字……的教学活动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即变教为学,教是为学引路、架桥。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让老师的教路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教材简析】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欣赏这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朗读能力等多种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活动准备】
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春游。教师选择能反映春天特色的典型景点,指导学生观察、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可记得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他是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晚年成为著名的民主战士。他写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中许多篇目如《背影》、《绿》、《荷塘月色》、《春》都是中学传统教材,深受教师、学生的喜爱。
三、听读课文
1、使用朗读磁带。
2、学生分组朗读全文。
3、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⑴ 正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⑵ 思考: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以及作者的思路。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最后歌颂春天。(见板书)
四、讲读体会
1、第一部分:迎春。
⑴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明确: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⑵ 轻声读第1自然段,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部分:绘春。
⑴ 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描绘出了哪几幅不同的画面?
明确: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⑵ 分析第三节:
① 描绘春草图,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明确:从草的情态、质地、色泽和长势方面。
偷偷地用拟人的手法把春草人格化。
钻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写质地;绿绿写颜色,准确地写出春草新的特点。
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表现春草的勃勃生机。
软绵绵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 小草惹人喜爱,招来许多人,文中哪些动作来表现人在草上的活?为何写草要写人呢?
明确:
动词:坐、躺、打、踢、赛、捉。
动词写孩子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③ 本节文字从点到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象。
3、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五、作业
背诵第1~3节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抽背春草图。
2、复习上节课的要点。
二、朗读4~6段,参照学习春草图的方法,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1、请三位同学分别上讲台对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进行分析,其余同学要作扼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自己补充修正。
2、教师小结。
三、朗读第三部分:颂春
1、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2、这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3、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归纳总结
中心思想: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五、迁移练习
1、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2、教师小结。
六、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郊外春色》。
【简述】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课应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