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目标预设
1、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在小数除法运算中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八”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在计算过程中,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取值。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逐渐学着将已有的知识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理解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昨天黄老师对三位运动员进行了15秒短跑测试,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谁是比赛的冠军!(出示表格)
运动员黄陈杰施宇磊蔡凯
跑得米数858082
二、探索交流
1、教学例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教师提问:从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已知路程与时间,求速度)还可提出哪些问题?
(2)提问:要求黄陈杰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该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3)指名一生板演,教师巡视。(让大部分学生产生困惑:商总是除不完)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之间我们先来一次比赛。
我给你们一个八位小数,请你把它保留一位小数,看谁算的快。但是老师的要求是一位一位给你们看。
比赛开始23.256345875.69856471
小组讨论:怎么做才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后面的6位小数要看吗?为什么?)
(4)集体观察思考:这道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这时教师相机向学生讲解循环小数的含义,说明这样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自学课本第101页的“你知道吗)
(5)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让学生观察竖式,提问:谁能试着把它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样想的?除到哪一位比较好?与积的近似值比较一下。
指出:如果要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它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第三位上的数字满5就向前一位进1,所以结果就约等于5.67米。
生1:我与大家的看法不同,当商到小数点后第二位“6”时,也可以不要继续除下去。
(同学们个个惊奇地看着生1,迫切想知道为什么。)
生1:大家这时只要看一看除法竖式的余数是10,它大于除数15的一半,所以商的千分位上的数肯定大于5,不必继续除就知道千分位上的数一定五入。
师:你很能动脑筋!只要把除法竖式的余数与除数作比较,取近似值时就能预见是选择“舍”还是选择“入”,而不必比要求的多除一位。
(6)、做练习十九第1题
a.指名学生说说题中的小数都是什么小数。
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c.集体订正说说每个近似值是如何得到的。
d、指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循环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它的后一位数。
e.补充,指名让学生回答。
4.260260…0.8383…0.777…
8.2929…3.1414…6.231231…
2、试一试(不用计算器,同桌分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另两位同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要求学生把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同桌交流)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应用、练习十九第2题
(1)看懂表格,明确要求。
(2)提问:一道题有三个要求你觉得要列几个竖式?你觉得这几道算式的商要求到第几位,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
四、开放式小结。
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帮助定个课题吗?
生1:小数除法的近似数。
生2:求商的近似值。
师板书课题后,师:在经历了两次计算后,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3:与求积的近似数一样,都用四舍五入法。
生4:因为结果是近似数,必须用约等号。
生5:最关键的是竖式计算时,只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取近似值了。
生6:也可以根据余数判断商千分位上的数是“舍”还是“入”。
生7:求积的近似数,是竖式计算结束后取近似值;而求商的近似数,竖式计算没有结束就可以取近似值,只要比要求的多除一位就行了。
生8:求积的近似数,是先在横式后写出准确值,再取近似值的;求商的近似数,是直接根据竖式中除出的商取近似值的。
五、当堂检测
《补充本》
六、每日一题
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两题的答案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理。
1、做一种奶油蛋糕,每个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2、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定能收获到未曾预约的精彩。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培养能力。原来是按照教材的例题展开教学,但发觉他与学生生活实际没有太大联系,因此改为我班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测验。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实现了教育无痕。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教师有意制造“添0继续除还是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生1的不同看法,不迷信于书本,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 ……此处隐藏6691个字……过他们之间意见不一致适时反问:“请根据生活实际考虑保留几位小数?”这时,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保留两位小数合适。
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细节方面不是把握得很好。
2、时间把握不够。本着“以学生发展”的理念,我设计了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练习题,但是一节课下来,有几道练习题来不及讲完。究其原因,除了本节课的计算量比较大,导致时间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应该学会调整课堂的结构,如有些题目只要学生学会判断商是否要取近似值,以及取几位小数,这样可能课堂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1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小数除法中经常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这就需要求商的近似数了。
1.创设情境,突出取近似值的意义。在例6的教学中,主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二是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学生通过计算每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到这里计算的是钱数,实际生活中不需要三位小数,最多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而在超市付钱时可以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由此可以使学生想到:解决问题时,即使能除尽,有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如价钱、人数、个数等。
2.联系旧知,横向比较。在学习商的近似值时联系积的近似值,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学生在计算中还是存在计算速度慢,计算不准确的现象,特别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出错率特别高。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还是需要复习试商的'方法,特别是特殊的数。如同头无除商8或9,余数是除数的一半商5等。在学习商的近似值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介绍简便方法,也就是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小于5,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求出下一位的商等于或大于5,就在已经求得的商的末位上加1。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感想:
1、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
教师有意制造“添0继续除还是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2、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
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还要继续除下去吗?”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生1的不同看法,不迷信于书本,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3、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3《求商的近似值》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教学的,它是一节计算课。
本课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我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反思《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出示(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不尽时.师问你认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学生计算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数。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4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结构不清晰。在例题呈现以后,学生进行尝试解答,应让学生给予解说,将新知识传递给其他同学,这一过程在教案设计中满意预设,在教学中,只匆匆让学生说了一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展现。在“做一做”的练习中,没有考虑到差生的情况,在教学中耽误了较长的时间。
2、教材准备不充分。首先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本课应是在加强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处理多位小数或无限小数在生活中运用的问题。在教学中强调了小数的计算而轻视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造成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其次,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一错再错。最开始的口算,只有8题,学生的速度相差太大,为了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将时间占用较多。例题计算时仍然按计划进行,片面强调计算,再次占时间,完全可以利用图上的结果直接进行四舍五入计算。最后的“做一做”没有及时讲清楚其中的捷径,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没有完成。在如,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的基本方
法,还重复的匆忙地讲了一次,既没有展现学生的主体性,还浪费时间。在即将下课时,将全课的点睛之笔匆匆总结出来,没有形成书面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先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再进行讲解。在口算、复习旧知识和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
2、在做一做中,由于学生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分化严重,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
3、在即将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虽然没有形成书面的语句,但是,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