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19 08:46:2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

《坐井观天》是一则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生动活泼,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沿、答”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沿、际”4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效果的呈现,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一、多元识字,增添趣味性

认字识字是较为枯燥的环节,为此,我将游戏和识字比赛贯穿始终,并讲述象形字的演变,渗透汉字文化,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提高,效果显著。

二、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指导朗读,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几处对话,读出青蛙和小鸟的语气,通过朗读来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形象。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角色扮演青蛙和小鸟,整个课堂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三、联系实际,初步体会

“坐井观天”的含义是坐在井里看天,有着一定的寓意,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认识的事物都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设置了一个动手小游戏,用手边的书卷成一个小孔,从而体会“坐井观天”的真正含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四、重视表达,拓展想象

本节课,我重点关注了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

1、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来体会天的无边无际。

2、引导学生学会用“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的说话句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同时,学会了迁移运用。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会对小鸟说一些什么?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深入朗读的指导,没有抓住关键词进行理解、教师范读过少,并且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导致学生的想象空间没有得到拓展。因此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潜力和合作潜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此处隐藏8673个字……,而是明白要这样貌读。加上戴上了头饰就更能投入主角读,学生的朗读热情比较高,到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采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以画入手,能够相机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学生能画什么,他必须能够把自己画的东西说出来。有几个学生不仅仅画的不错写得也挺好,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和自己的思维引导有限,学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天多大,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但是没让他们画画,而是根据《作业本》里的一道练习题培养他们说话写话的潜力。在语句的修饰方面,很多学生只是直接说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数学生会说看到了什么样的事物,什么样的事物怎样样,在教导学生学会好词好句的运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级的课文学习重点是从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炼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说话,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成,不要只说一半。这一篇课文,能够挖掘的语言训练点还有很多,除了“无边无际”的造句,本来我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可能会看到些什么,想像一下说出来,这个能够培养学生说排比句的潜力,还有“一……就……”这个句式,但都由于疏忽而没有完成比较遗憾。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就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句的理解和仿照上,为学生的写话打下良好的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课堂上,我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桌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小鸟说的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通过做实验、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把纸卷成筒来看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和我很顺利的上完了这节课。

本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一名学生把“无边无际”说成“一望无际”时,我没有及时抓住这一美丽的“生成”,让学生理解他们是一对意思相近的成语。要知道,有时随机生成的“美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另外,在理解青蛙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了解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组织学生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文本,对成语的寓意理解就会水到渠成。然后,教师再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终身受益。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生活化。

教学中,很多问题的预设意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才能让课堂充满真正的活力。

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

《坐井观天》取自于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是一则浅显易懂的寓言,学生通过故事中的青蛙与小鸟争论天有多大的三次对话,可以体会到青蛙的自以为是,学习全面看待问题的方法。

本课将教学目标拟定为四点:1.认识“寓、则、沿、渴、喝、际”6个字,会写“渴、喝”2个字。理解并会写“口渴、无边无际、坐井观天”三个词语。2.学习默读,可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谈感受。教学重点为:1.识认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正确书写要求识记的生字。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3.分角色朗读课文。4.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寓意,交流感受。教学难点为:1.学会默读课文,并能一边默读,一边思考。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寓意,交流感受。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具有积极、活泼并且求知欲强烈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注重剔除冗长难懂的教学语言,以浅显的词句贯穿教学,同时,合理设计与文本相结合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寓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注重趣味性和有效性结合

①理清位置:针对学生学情,本人就地取材利用插图PPT导入,让学生对课文的角色信息进行直观了解。同时要求学生把手绘的青蛙和小鸟图片粘贴在井的简笔画上,帮助弄清文中角色在井中各自的位置。从而理解了“井沿”,也为下文青蛙错误观点的出现做了铺垫。

②体验“观天”: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青蛙看到的井口大的天”,让学生用书本卷成圆筒状,观察黑板大小,然后拿走书本,再观察黑板大小,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注重文本朗读,体会文本含义

根据本文的内容架构,以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为依托,对第一次对话采用自由读形式朗读,抓住重点文字“从天上来、一百多里”理解小鸟对天的认识。对第二次对话采用男女生合作读形式朗读,学生通过体会青蛙说的“说大话、井口那么大”和小鸟说的“无边无际”,生成自己对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各自观点的判断,从而得出青蛙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对第三次对话采用小组合作读形式朗读,承接第二次对话,在学生对青蛙的观点有了判断的铺垫下,在第三次对话中,抓住青蛙说话的表情“笑”,领悟青蛙的性格特点,引出“自以为是”,帮助学生继续巩固对角色观点对错的认识,同时通过对小鸟的建议”跳出去看看。”完成对文本内涵的拓展教学。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细节教学中,注重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如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习惯直接说出不成句的答案,本人会适时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多次训练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注重“说——练——写”的训练,如在文本拓展环节,问“小青蛙跳到井口外,又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要求学生先讨论,再表达,然后记录。

当然,课程结束后,总还会给自己“挑挑刺”,比如如果带入适度的奖品奖励,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寓意讲述环节,可先让多个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再PPT总结,效果更好。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正是这些积攒的遗憾促成了自己下次更好的呈现,才变得尤为宝贵。

任重道远,继续努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