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识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识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教学反思1“识字3”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的景物有关。教学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引发学生喜欢对对子的兴趣,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识字为主,激发识字兴趣
这一课中的字词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雾”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子旁,“杨 、李”都是木字旁。在识字教学中可主要运用归类识字的方式,借助图片、课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帮助他们逐步发现这几组汉字的规律:它们都是虫子旁、雨字头或木字旁的字,都与动物、雨水、植物有关。
二、教给朗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经典文化之中
对对子的课文的朗读方法是注重节奏,大声读,读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学时我先范读,在我有节奏的范读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脚为我打起了节奏。我顺势引导学生用手边打节奏边读,一遍下来学生有了初步的节奏感。接下来又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中华经典文化之中。
三、图片展示,直观认识,培养审美情操
这篇对对子中有众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学生对有些景物只懂词面,具体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了然。于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就借助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观赏。晨雾弥漫的山村,树叶上层层粒粒的秋霜,火红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喷薄而出的朝阳,留恋花间的彩蝶,辛勤采蜜的蜜蜂,这一幅幅生动美妙的图片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从学生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感受到学生不仅通过图片认识了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审美的情感。
识字教学反思2可取之处:
一、情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接受动物王国的邀请参加动物联欢会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其中设计多种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识字方法多样化,过程简练不重复,利用熟字加减偏旁记忆,如护利用字形想象记忆,如雀,编字谜,如丛。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玩对号入座的游戏,玩字词句的开火车游戏,在特定情境下的巩固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鼓励、请教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从上课开始去动物王国做朋友,与他们交朋友,读儿歌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五、板书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又突出了重点。
不足之处:
学生看书读文的时间少了点,因为在课前布置学生读了课文,就以为可以少花时间在学生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上面,其实一堂完整的识字课还是应该有学生开始接触课文借助提示读准课文的环节,初步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每篇课文都差不多,但这个最初环节不可省略。还有就是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识字时如果运用课件教学效果更好。
识字教学反思3一、课前思考
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接受语文精品课程后,共同商量选择了第五单元,在分任务时,我选择了《识字5》,因为平时自己比较喜欢识字教学。课也上得比较活泼。我在备课时是把课分两个课时上的,感觉挺轻松的。后来在备课组讨论时,他们建议我用一课时把课上完,我也在犹豫:一节课认12个生字,会写6字,会写的字也不容易,例如:最、量、谁和跟字,笔画多,而且的是《识字5》的第三则谜语比较难猜,我和几个老师都觉得有点不可能的。后来我们研读教材,因为是识字教学,所以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上,作者安排这则谜语做为识字5的初衷是以朗朗上口的谜语做为载体,引出我们要认识的12个生字,教学的重点是这12个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记忆和运用上;谜语只是做为一个呈现这些生字的载体。如果用两个课时课显得有点稀拉,经过商量我们决定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二、课的设计:
通过读使学生多认;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能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的意识。为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我把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活动上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游戏中巩固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安排这样的环节:由“困难”一此引出本组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师生引出本导语。明确导读任务后,开始读第一则谜语,在各种方式通读读懂后,猜出谜语是“众”,并重点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引出这则谜语的生字:团和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猜谜语的方式说说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猜谜语的'方式说说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2、引出第二则谜语后,读了两次后就说出了怎样猜出是“秋”后,然后用了充足的时间学习了这则谜语中出现的生字,复习了以前学习的认字方法,例如:加一加,减一减,组词、讲故事等。在过渡的时候用了通过小组合作的体会,“互相尊重”引出了第三则谜语,先学习了生字,再进行猜谜语。最后是一个整体的巩固识字和写字!
三、课后的反思
(一)比较满意的地方: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凉”是后鼻音,“凉”和“量”声调的差别,“今”和“令”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纯”联系生活来记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2、指导写字,笔笔到位。
人教版教材字每课都安排了描红及写字,可见非常重视汉字的书写过程。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在教学生字“量、最”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都是日字头)归 ……此处隐藏11808个字……“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今后我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识字教学反思14《识字6》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词串识字韵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2个词语,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词串,能凭借图画理解词语,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写字。
本课一共有四个词串,12个词语,横着看,是描写了塞北的秋天,江南的春天,海岛的夏天,以及高原的冬天,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竖着看是写了4个不同的地方,那里不同的气候特点,以及代表的动物和植物,可以说教材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本节课的导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了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的过度到新课。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努力做到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在教授新课时,注意到让学生自主识字,充分的让学生自读文本。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刚从一年级上来,加上进度的跳跃,让学生分行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词串。第一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感受从读词串——读准生字——读准词语——读准词串——读美词串的识字过程,第二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合作学习,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相机正音,杏和南;抓住两个生字骄和岛,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随课文识字,换部件识字,以及渗透生活识字的方法。第四行的教学设计,将字形和字意相结合,如:牦,做到音形义结合认识生字。最后,老师通过过度语将词语和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形成立体的记忆,更好的巩固了识字的效果。
努力实现将第一课时的.识字落实到读上,体现一个“实”。从初读——指导读——流利的读——连贯的读——去拼音读,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一次一次的读书落实好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目标,简约的设计驱除繁杂,以读为主线,抓住课时的目标,回归语文的本质,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写字教学是第一课时另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书空笔顺、观察田字格、观察字的结构、观察重点笔画、最后观察正确的写字姿势,再落实到写上。整个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学到方法,能够运用到其他生字的学习上。
这节课做到了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识字教学反思15整堂课,我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我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