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庐山实习报告1庐山实习报告
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姓名:唐佩
学号:
0910030231
日期:
20xx- - 10- - 22
前言
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0 20多公里,最宽0 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约,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 .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
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
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
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
1 20xx年年0 10月月4 14日——1 20xx年年0 10月月7 17日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安排及路线
时间
地点
0 10月月4 14日
(第一天)
庐山会议旧址
美庐
含鄱口
犁头尖
植物园
0 10月月5 15日
(第二天)
庐山抗战英雄纪念碑
诺那塔院
小天池
望江亭
如琴湖
天桥
仙人洞
大天池
龙首崖
石门涧
0 10月月6 16日
(第三天)
三叠泉
五老峰
庐山松
待晴亭
0 10月月7 17日
(第四天)
黄龙寺
黄龙潭
乌龙潭
芦林湖
庐山博物馆
四、实习详细内容
1.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xx5 ° 52 ′E E — xx6 ° 08 ′E E,19 ° 26 ′N N — 29 ° 41 ′N N,面积约2 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 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1473.8m 。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7 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证据。山谷有大量碎石沉积,且石块大小有明显不同,也可以说明此地区有流水的搬运作用。
庐山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从总体上来看,庐山属断块山构造、冰蚀地
貌和流水地貌综合的结果。庐山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由于地形原因,虽然位于我国的长江热炉一带,但庐山却是热浪中的一处清凉之地,因而很适宜作为避暑之所,我们所见有解放军疗养院,南疗养院,美庐,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都建立在此处,山水相依,文人佚事多于此,因而使庐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2.庐山地貌
庐山地貌总体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
a a、构造地貌
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据庐山博物馆介绍,庐山地区在几百万年前为浅海环境,或经火山爆发隆起,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大规模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从而形成今日之庐山。
与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较,庐山不算很高,但是由于它位于长江和鄱阳湖旁边,由于周边地势平坦,因而将其衬托的海拔较高,站在庐山上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庐山多背斜、向斜、断层和单面山
含鄱口为庐山看日出最妙之处,山高谷阔,站在此处可以远眺鄱阳湖,日出于湖,并且可以远眺庐山主峰—五老峰,五老峰原是连在
一起的五座山,远看像五位老人静坐沉思,因而得名。而经人指点,仔细一看又像领袖仰面的神态,甚是逼真。
而五老峰在地貌形态上属于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8 1358米。
庐山山系褶皱发育也很完整,我们站在含鄱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层的基本走向。
在走锦绣谷沿路的地方,也可以随处可见大的断层,以及断块山,整个山系像是被神斧整齐的劈开一样,还有去三叠泉的沿路可以看到很开阔的山谷,山谷的对面是大片的断块山系。
图中是实际拍摄到的铁壁峰顺层剪切带,根据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铁壁峰岩层在下滑过程中,形成密集的剪切破裂面,岩层因受到剪切旋转而形成杆状构造。使人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
在锦绣谷需途径一个“仙人洞” ”,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描述的这处景点。
仙人洞相传是吕洞宾得道成仙的地方,洞宽约约4 4米、深2 12米。洞内岩层层面平缓,据导游介绍,“仙人洞”形状像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
它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庐山大多为长石、石英类岩石,石英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而被保留下来,形成这样的景观。
而长石类容易受风化或是流水侵蚀,所以就不复存在了,这可从洞穴上面的泉水下渗可以推测到。
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桌”。碑石记录,“冰桌”为震旦纪长
石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独立巨石,石身滑润,上下巨石沉积放埋极不协调,为冰川漂砾,老师介绍说,这个“飞来石”,据说其形成有不同的说法:
①冰川学说,认为此石为冰川漂砾,因为西谷是U U型谷,而这么大的石块也只有冰川才能搬动,而周边地势平坦,不可能有这样的产物,所以才有此推测,冰川的外力作用使得上面的巨石旋转,形成桌面。
②外力作用,因为 ……此处隐藏29254个字……弯曲破裂受到侵蚀在地形上为凹地形,中间在动力作用下形成断层,此处是断层中的逆断层,上小下大。
(二)狮子洞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于H+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回来后我还查阅了一些关于庐山的地质资料,作为对实习的补充:
1.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3.谷地地貌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4.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
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主要由拆离断层、玉琼山背形和五里正断层组成。它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区性伸展作用的产物,伸展拆离方位为北东东向。拆离断层上盘为中元古代彭山群浅变质的浊积岩和细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发育褶迭层并形成动力变质带。拆离断层下盘为早前寒武纪星子群结晶岩系、前震旦纪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其顶部形成初糜棱岩带,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变形和退化变质作用。
庐山实习报告9实习目的: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
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到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到大月山简易公路到植物园到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到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到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到大月山简易公路到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文档为doc格式